来源:环球网
“感谢镇安县公证处,我们终于拿到新房产权证了,很方便!”11月24日,来自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的刘女士和女儿一起到镇安县公证处,感谢公证处在办理继承公证的同时提供延伸服务,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公证”一体化平台帮她拿到了办好更名过户手续的不动产权证书。
据悉,“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公证”一体化平台为刘女士办理产权证,是镇安县公证处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镇安县公证处以公证服务有速度,为民服务有温度为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专人专办”,已累计办理公证案件656件,无一错证、假证,提供上门服务88次,用扎实的行动践行了“公证为民”的初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进村居,把惠民生的事办实
惠民生,关键在一个“实”字。近日,镇安县公证处走进永乐街道办杏树坡村,参加村调解员培训会。会上,县公证处主任方铭浩详细解读了民法典关于婚姻家庭、继承等篇章的相关规定,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学习了如何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并从公证角度为“如何防止个人财产混同为夫妻共同财产”“如何为家庭财产传承做合理规划”等问题提出建议方案。在互动环节,公证员还围绕“父母出资购房归属”“夫妻一方私自处分共同财产的救济”“彩礼的归属”等村民关注的问题答疑解惑。“讲得好,很实用的!”培训结束后,参会村民纷纷鼓掌称赞。
近年来,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懂法律、爱公益、热心肠的网格员成为“公证联络人”,实现基层公证服务“定时”“及时”,提升了公证便民服务质量。今年以来,镇安县公证处公证员深入全县镇(街)、村居扩大服务频次,为近百人次提供了现场公证,认真做好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关系等矛盾纠纷易发高发领域的公证服务,使公证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百姓。
进病房,把暖民的事办细
2025年5月,家住米粮镇的冯女士丈夫突发疾病不幸离世,留下的公司股权须由85岁卧病在床的父亲、冯女士及其两个子女共同继承。面对老人行动不便的困境,镇安县公证处主动启动了“绿色通道”。次日一早,三名公证员携带移动办证设备,驱车两个小时赶往米粮镇中心卫生院。在病房中,公证员毛祎俯身床前,逐字逐句向言语含糊的老人解释法律文书内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老人用颤抖的手,在文书上郑重按下了指印,一场复杂的股权继承公证在温情中顺利完成。随后,冯女士高兴地说:“咱们公证处的公证员真是咱群众的贴心人啊,一下子就把我们的顾虑及时给解决了。”
镇安县公证处的公证员走进病房为冯女士办理股权继承公证,正是公证处推行“三优先一上门”服务机制的一个生动体现。今年以来,像这样的热情服务行动,县公证处已为全县3名80岁以上的老人和2名残障人士提供了床边公证,办结时效同比提升40%,得到当事人一致赞誉。
进家门,把贴心的好事办好
为解决群众反映“办证难办取证慢”的问题,镇安县公证处还积极搭建“陕西公证云平台”,借助电子签名、远程视频面签等技术,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暖心为民服务。2025年6月,永乐街道办村民丁师傅前来公证处办理父母遗产继承公证。审查资料时,公证员谭博细心发现,丁师傅的父母在一周内相继离世,其妻子与孩子均为残障人士,家庭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尽管丁师傅未主动申请费用减免,公证处却迅速启动了内部核查机制,在确认其低保身份后,立即开通退费绿色通道。“原以为减免费用要反复申请,没想到工作人员比我还上心。”丁师傅紧紧握着退还的公证费,眼眶湿润了。“从电话通知办理手续到公证退费到账,全程没让我多跑一步,都是公证员帮我完成的,真是把暖心服务送到了家里”。丁师傅激动地说道。
三年来,镇安县公证处通过“三重核查”机制,累计减免公证费17680元,并把服务送上了群众的家门口,确保了惠民政策“一个也不落”。
“我们的公证服务,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办成事的同时,还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的关怀。”镇安县司法局局长张忠贤表示。通过构建“事前精准预约、事中规范办理、事后跟踪回访”的全链条服务机制,镇安县公证处将法律文书签署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如今,走进镇安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面面锦旗不仅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谢意,更是公证人员在提质增效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温暖见证。从病房中的指纹到屏幕前的面签,从“群众跑”到“数据跑”,镇安公证人以一次次贴心服务诠释着“小公证”背后的“大民生”,让法治之光,照亮着每一个需要的角落。(来源:镇安县司法局 匡培印 辛恒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