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摘要:海信坚持“技术立企”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及RGB三维控色技术,突破光色同控难题,实现色彩、亮度及能耗的行业引领,推动中国显示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海信通过产业链协同,整合上游芯片与核心部件资源,构建全球化研产销体系,并带动40余家供应商共同出海,以开放生态促进行业共生与高端化攀升。
关键词:海信;显示技术;RGB-Mini LED;产业链协同
案例正文:
技术立企是海信的企业战略。56年来,海信坚持技术立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致力于研发深度和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升级,以创新赋能产品升级与产业变革。海信自80年代通过引入和培育先进技术,秉承“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技术领先。目前海信已在全球设立36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30所研发机构、64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拥有超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催生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在全球显示技术加速迭代的关键时期,RGB-Mini LED正成为全球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5年1月,海信在2025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发布了自主创新的RGB三维控色技术,并推出全球首台也是最大的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该产品如今已量产上市),意味着中国企业首次在液晶技术创新上领先日韩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海信,不仅引领着全球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更用“中国方案”重新定义了高端显示的标准。
作为中国首批创新型企业,海信构建起全球协同的研发体系,以“人本科技”筑牢护城河。基于海信全新一代 AI 画质芯片等技术突破,海信全球首创 RGB 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突破光色同控的行业难题,在色彩表现和节能等方面实现行业引领,铸造百年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RGB Mini LED产品一经上市,引发诸多日韩等全球知名厂商的跟随。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海信自主研发的RGB-Mini LED技术代表了显示技术的一次代际跃升。该技术突破性地采用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源,实现了从“控光”到“光色同控”的跨越。这一技术带来了显著优势:色域覆盖面积高达97% BT.2020,在色彩纯度、色域面积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QD-OLED、QD-Mini LED等技术。同时,RGB-Mini LED还兼具超高亮度、超广视角和超低能耗,完美契合市场对极致画质的追求。
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显示企业,成为这场RGB-Mini LED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海信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及RGB光色同控算法,实现3×26bits光色精控与15680点高精度色彩管理,解决了RGB三原色光色协同精准控制的世界性难题。同时,支撑这一系统落地的关键——高性能RGB三原色LED芯片材料瓶颈也被海信突破,它解决RGB-Mini LED产业化中发光效率、使用寿命、色彩偏移等关键难题。
当显示技术从“背光分区竞赛”走向“色彩精度竞争”,电视行业又一次站在技术换轨的临界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对这个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海信攻克了RGB-三维控色的技术难题,为全球显示产业的技术革命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海信正在用“中国方案”重新定义全球高端显示的标准。
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高端显示技术的竞争已演变为全产业链能力的较量。
得益于整合海信旗下产业链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两颗自主研发的核心芯片——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与高效RGB LED芯片,率先攻克了三原色LED在商业化应用中的障碍。中国企业海信能率先发布该技术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旗下画质芯片公司信芯攻克了光色同控算法技术,二是旗下的乾照光电解决了RGB三色发光芯片的使用寿命、散热、可靠性问题。
海信通过投资控股乾照光电等上游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将Mini LED及Micro LED产业布局延伸至最前端的芯片领域。海信成为行业唯一在LCD、激光和LED三大主流显示技术均实现布局的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海信已带动显示产业链上的40余家供应商企业共同出海。一家跟随海信出海墨西哥的包装材料企业,其墨西哥工厂员工从最初十几人扩大到200多人,订单量比出海前翻倍增长。电视巨头的技术路线选择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在液晶显示方向,海信通过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掌握芯片、背光模组等核心技术,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GB-Mini LED,打开液晶显示技术新的发展空间。在激光显示方向,通过推动纳米光谱选择屏、影院同源的激光器、DMD芯片等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部件创新,研发出全球首款1000nits高亮度的激光电视创新产品。海信认为,只有积极布局产业链上游,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海信自主研发的RGB-Mini LED技术将为液晶显示行业延长10~20年的生命周期,且仍有诸多创新空间,可沿三色技术向多色、场序显示等方向探索。
从黑白单色到彩色显示,从CRT显像管到液晶面板,每一次显示技术的革命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消费市场与产业格局中激起层层涟漪。如今,RGB-Mini LED以“光色同控”为核心突破,推动显示技术从二维控光迈向三维色彩精控时代,成为全球产业竞逐的新高地。
促进生态共建高端攀升
技术突破的能量,在共建生态上层层传导。
技术破壁需要产业链协同。海信RGB-Mini LED中红色LED难题的攻克,就得益于海信与生态共建的技术共研共创。海信认为,RGB-Mini LED技术或将为液晶显示行业延长10~20年的生命周期,且液晶显示产业仍有诸多创新空间,可沿三色技术向多色、场序显示等方向探索。因此,未来中国显示产业可沿着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方向持续发展。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海信集团在实现自身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以“生态共建者的角色”为行业可持续创新与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推动行业向更具韧性与责任感的方向进阶。对于海信而言,优化供应链布局,吸引上游供应商来配套合作,能够确保供应链的紧密集成。为此,海信正在加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制生产(JIT)及寄售模式的转型,以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化的决策链路。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凝聚力的双重作用,催生出海新模式。海信目前其在全球设有30所研发机构、36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64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形成欧洲、美洲、东盟、中东非、亚太和中国区——全球“5+1”区域中心的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目前,海信已带动显示产业链上的40余家供应商企业出海,出海品类涵盖光学模组、背光模组、结构件、包装材料等。这些企业不仅深度融入海信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也凭借在海信项目中积累的国际经验、认证资质和口碑获得了更多海外客户的青睐,实现企业国际业务的多元化拓展。
海信的技术高地,并非筑于封闭的围墙之内,而是建立在开放协同的广阔大地上。技术创新是“果”,开放共享才是驱动海信的关键“因”。海信通过技术共享、投资孵化新技术等方式吸引伙伴加入生态圈,共同解决行业难题。“开放”之下,海信构建起一种更高级的共生关系。在过去三年中,海信与多家合作伙伴开展了质量提效项目,这种合作模式让合作伙伴在生态中获得成长空间和技术牵引,海信则获得了更强大的协同创新能力和稳定的产业生态支撑,实现双向赋能。
在海信产业链里,赢家远不止于海信本身。而是以“开放”为密码,在“红海”中开辟蓝海,搭建起一个充满活力、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以开放之姿,搭建产业链共赢新生态,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点评:
海信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立企”实现产业升级的成功路径。其依托自主研发的RGB-Mini LED技术,以“光色同控”突破实现弯道超车,重新定义全球显示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海信通过布局上游芯片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并以开放生态带动40余家供应商共同出海,形成了“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生态共赢”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为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与全球化提供了卓越范本。
——环球趋势案例征集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