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煤盘江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盘江重工”)团队在北京参展期间,新疆一家煤机装备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你们在贵州干得有声有色,我们到贵州却搞不成。”
为何中煤盘江重工能做成同行眼中“搞不成”的事?作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南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子,该公司紧扣“煤电化新”主业与央企职责,依托控股公司北煤机公司“一企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锚定“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实现更安全、更高效开采”目标,紧贴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工艺水准,聚焦煤矿开采产业链核心环节,专注于大倾角、急倾斜综采设备研发制造,成功攻克了贵州煤矿系列开采难题,解决了西南地区煤矿装备“来源何处、技术何来”的关键问题,自身也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该公司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主导产品已成为贵州“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关键装备,多款大倾角、急倾斜综采装备填补了省内乃至国内技术空白,在全国同类地质开采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成套煤机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稳坐西南地区煤矿装备制造行业头把交椅。
敢啃“硬骨头”:“市场荒漠”中开辟战略机遇
中煤盘江重工的成立,既顺应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煤炭行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中煤战略布局西南的关键落子。
贵州煤炭储量全国第五,但煤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存在被业界称为“五毒”的开采环境:高瓦斯、高含水量、煤质易自燃、顶板破碎不稳定、煤尘大。这样的条件对采煤装备的专业性和适配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装备难以满足需求,也使得北方煤机企业望而却步。
无人敢闯的“荒漠”,往往也蕴藏着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煤盘江重工成立了,成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工业合资公司。公司成立后,聚焦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煤矿机械化开采需求,加快研发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大倾角、急倾斜液压支架及输送机。
市场需求就是最好的引领力。该公司以打造中煤装备西南“窗口”为目标,将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质效提升作为核心发展理念,确立了“智改绿转”双轮驱动的转型方向,竭尽全力攻克复杂地质开采技术难题,加快构建完整的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助力贵州“富矿精开”战略落地。
中煤盘江重工总经理助理刘新栋介绍,贵州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企业走这步“棋”:省科技厅积极予以政策支持,帮助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贵阳将中煤盘江重工纳入“强省会”战略重点培育企业,在煤矿设备本土化采购中给予导向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政策环境;贵阳经开区从贷款贴息、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技术创新突破:从“零基础”到“国际先进”
面对产品无样本、技术从零开始的困境,中煤盘江重工选择与时间竞速,在创新成效上做时间的朋友。
公司坚持“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思路,积极落实“科改”“双改”行动,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攻关核心技术。同时,深化与中国矿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借助外部智力资源破解技术瓶颈。研发投入强度始终维持在营收的4%以上。
在北煤机的技术引领下,中煤盘江重工成功破解了多个西南煤矿开采难题:为六盘水水矿“走向起伏”复杂煤层研制出带有可变行程伸缩梁的液压支架,助力煤矿月产量达17万吨,创历史新高;针对“三软三碎”开采难题,定制研发专用液压支架,实现“顶板撑得住、设备移得走、煤炭采得出来”。
公司研制的急倾斜液压支架和输送机在贵州小牛煤矿近70°急倾斜工作面成功应用,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国标A类综采液压支架实现“三年不大修,五年不升井”的高标准;研发的数字智能化控制系统,结合“5G+”通信技术,推动煤矿开采从“人工操作”向“智能管控”转变。
“十四五”以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5项、发明专利10项,“高强度结构钢铆焊水平”达国内最高标准。
智造提质增效:构建市场竞争“护城河”
“产品质量和技术都要过硬,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刘新栋说,经过近些年发展,西南地区煤机装备行业从最开始的没人愿意来,到现在全国企业都来竞争这块“蛋糕”,因此,中煤盘江重工不断转变生产方式,通过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筑牢质量根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好“护城河”。
生产智能化。中煤盘江重工建设了下料、结构件、装配、风电塔筒四大生产线,配备数控坡口机器人、25000KN液压支架试验台等300多台高精尖生产、检测装备,并投建贵州首条液压支架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生产线,搭载E-SOP焊接群控系统,实现规模化、智能化生产,补齐质量监管短板。
管理数字化。该公司紧跟北煤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步伐,全面上线数字中煤系统、业财一体化系统、中煤供应链等系统,2025年上线的下料数字化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同时,推行“一单一议”生产管理模式,针对不同订单技术要求、交付周期制定个性化生产方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开展“质量之星”“质量季”等活动,攻克大直径焊丝焊接技术,产品合格率从96%提升至99%以上,生产效率同比提升10%以上。
目前,公司结构件月产能提升至1500吨,具备年生产综采液压支架3000架、刮板输送机30套的能力,综合年产量达3.5万吨。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中煤盘江重工的产品已进入云南、四川、内蒙古、山西等市场,并开始出口越南等国。“十五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巩固西南市场,拓展东南亚市场,并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领域,形成“煤机+新能源装备”双主业格局。
记者 黄菊
编辑:吴艺舟
审核: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