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赛道人满为患,入局者们靠什么守住江山?
创始人
2025-11-25 16:02:32
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古德民君

商场的肯德基门店里,消费者点完汉堡顺手加购肯悦咖啡;长沙老街鸳央咖啡的新中式门店前,年轻人举着“辣妹子辣”咖啡拍照打卡;中石化加油站里,加完油的司机们也给自己点杯咖啡提提神……这一幕幕,都是当下中国咖啡市场的真实写照。

瑞幸与库迪的价格战硝烟未散,肯德基、茶颜悦色等跨界玩家携资源强势入局,中国石化等看似无关的行业也纷纷试水。红餐大数据显示,全国咖饮门店数已突破26万家,同比增长接近20%,赛道早已“人满为患”。

当咖啡香气从专业咖啡馆飘向茶饮店、餐饮店甚至加油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品牌扎堆、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入局者们靠什么站稳脚跟、守住“江山”?

一、咖啡市场蓝海变红海?

咖啡市场仍是消费领域的高增长赛道,且咖啡已从小众饮品渗透到大众日常,上班族清晨唤醒、学生党午后提神、朋友聚会社交等场景都离不开咖啡。2025年我国咖饮市场规模将近1300亿元,年人均消费杯量将达25杯,持续增长的潜力吸引着更多参与者涌入。

但亮眼数据背后,是愈发激烈的生存竞争。市场规模扩大并未带来利润空间提升,“价格战”愈演愈烈。2023年9月咖饮人均消费41元,2025年9月降至26元,降幅超36%;15元以下低价门店占比从2024年的29.8%升至2025年的36.9%,超三分之一门店扎堆低价赛道。

“咖啡赛道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餐饮行业分析师张维表示,过去开店就能分红利,如今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每平方公里门店数超20家,单一门店辐射范围压缩、客流量稀释,多数品牌陷入“不促不销”困境,促销活动一旦停止销量便大幅下滑。

此外,品牌还面临成本端持续上涨的压力,形成“两头受压”局面。上游原材料方面,咖啡豆、牛奶价格持续上涨;下游运营端,核心商圈租金高,人工成本难缩减。双重挤压下,多数品牌净利润率持续下降,中小门店长期亏损,行业“洗牌”加速。

二、头部领跑者靠的是供应链与规模效应

在“价格战”与“成本压力”的双重困境下,头部玩家凭借极致的运营效率与规模化的优势杀出重围。截至2025年三季度,瑞幸门店2.9万家、库迪1.5万家、星巴克8千家,三大品牌占据近四成市场份额,核心逻辑是通过强大供应链与规模化运营实现“高质平价”。

瑞幸以数字化为核心构建效率优势,大数据精准预测需求、动态管理库存,原料损耗率降到行业最低之一;全渠道数字化点单可以使单个门店减少1-2名员工,海量用户数据支撑精准营销,数字化选址提升门店成功率,形成效率驱动的竞争壁垒。

库迪咖啡走“重资产布局+供应链前置”路线,安徽全球供应链基地将实现年烘焙生豆产能7.5万吨,不仅满足自身门店日均1000万杯的消费需求,还能代工摊薄成本;智能化仓储物流确保咖啡豆72小时内送达门店,向上游延伸参与种植指导,为9.9元常态化优惠奠定成本基础。

星巴克以“品牌溢价+全场景体验”为核心构建竞争壁垒,门店覆盖核心商圈、写字楼、社区等多元场景,打造“第三空间”沉浸式体验;昆山创新产业园实现“生豆到咖啡”全闭环,烘焙豆72小时内直达门店;会员体系深度绑定用户,依托全球品牌影响力实现产品溢价,形成品牌与体验双驱动的行业护城河。

“现代咖啡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的竞争。”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同质化市场中,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是品质、成本、稳定性的核心,更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

三、跨界的破局者们靠的是开辟差异化赛道

头部品牌拼规模效率时,跨界玩家凭借资源优势与场景创新开辟差异化路径,通过复用渠道、供应链、用户资源快速起量,避开直接价格竞争。

肯德基“肯悦咖啡”采用“店中店”模式,复用数千家门店网络快速实现千店规模,无需额外投入租金装修;协同供应链降低采购物流成本,打通5亿会员体系,通过“餐饮+咖啡”场景互补实现流量转化,过半客群来自肯德基原有会员,既提升客单价又增加用户停留时间。

茶颜悦色“鸳央咖啡”走“文化融合+母体赋能”路线,延续新中式美学门店风格,推出“空山新雨后”“辣妹子辣”等茶咖融合产品,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亿次;复用茶颜供应链降低茶基底成本,借鉴服务标准与会员体系快速转化用户,成为新中式咖啡代表。

跨界成功的核心,是找准自身资源与咖啡赛道的结合点,实现“1+1>2”的效应。跨界竞争不比规模价格,而是比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找到差异化优势就能占据细分市场。

四、小众的玩家靠的是特色体验和场景创造

全国性品牌与跨界玩家角逐的同时,区域品牌与特色咖啡馆选择“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深耕本地市场、打造独特体验,构建大厂难以复制的壁垒。

云南“幸也咖啡”主动“去效率化”,关闭线上点单与外卖,聚焦线下体验。150平方米门店配备多名员工,提供手工拉花、咖啡科普等个性化服务;创新激励机制给予咖啡师30%-50%利润分成,形成“用心服务—复购增长—利润提升-更高分成”的良性循环,并通过线下活动构建社群文化,成为区域标杆。

此外,“宠物”“电竞”“书店”“露营”等主题咖啡馆兴起,以“咖啡+特色场景”精准锁定细分人群。这类门店不再以咖啡为唯一核心,而是提供“咖啡+体验”综合服务,通过场景差异化避开主流竞争。

未来咖啡竞争是多维度的,空间体验、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将成为重要考量,这也为特色咖啡馆开辟了广阔空间。

五、未来咖啡赛道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竞争

展望未来,咖啡市场增长势头将有所放缓,但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呈现“多层次、多维度”格局,不同定位品牌各有生存空间。

消费分层将更加明显,形成四大消费群体。刚需层追求“方便便宜快捷”,偏好平价连锁或即饮咖啡;品质层注重风味品质,愿意为精品咖啡付费;

场景层为商务会谈、休闲阅读等需求选择咖啡馆,咖啡为配套;信仰层追求独立咖啡馆的个性化体验与文化认同,对价格不敏感。

咖啡市场不会一家通吃,而是多元并存。平价与精品咖啡、全国性与区域性品牌将各自服务对应客群。

产品创新与跨界融合将进一步深化,“咖啡+”边界逐步拓宽。2025年咖饮品牌纷纷推出茶饮新品,“咖啡+酒饮”“健康食品”等组合涌现,地域化创新成为趋势,如“辣妹子辣”“普洱咖啡”等。

下沉市场成为新的战场,目前新一线、二线城市门店占比近半,三线及以下城市成本低、需求增长快,主攻下沉市场成为更多入局者们的战略选择,未来更多品牌将优化定价与门店模型布局下沉市场。

数字化智能化将改变旧的运营模式,生产端智能设备提升效率、保证品质;供应链端物联网与大数据降低库存损耗;门店端数字化点单普及;用户端AI实现个性化推荐与精准营销,前沿技术应用将拉开品牌差距。

写在最后

咖啡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价格竞争,升级为供应链、场景创新、价值深耕、数字化能力的综合较量。随着咖啡从“社交符号”变为“刚需产品”,再升级为“体验载体”,消费者需求演变将加快推动竞争逻辑迭代。

咖啡赛道虽然拥挤,但没有唯一正确的方向和保持快速增长的模式,头部品牌靠供应链与规模筑牢护城河,跨界玩家靠资源复用与情感连接破局,区域与特色品牌靠体验与场景创新立足。未来市场将“多元并存、各得其所”,平价与精品、全国与区域品牌各有所长。

而真正的赢家,不会是盲目跟风的品牌,而应是深刻理解咖啡本质、精准把握需求、坚守核心优势的长期主义者。随着市场成熟与竞争深化,入局者们唯有持续为消费者创造独特价值,才能在咖啡赛道守住江山、实现长期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