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一幅长达174米的AI水墨画卷,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恢宏舞台上徐徐铺展,数字笔墨如行云流水,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魄力与人文情怀挥洒得淋漓尽致。这幅由深圳光明区企业绘就的灵动长卷,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全运会上最生动的科技注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光明区以全运会为窗口,向世界展示其加速向科创高地蝶变的强劲势头,透视全运会这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深元人工智能画卷的惊艳四座,钛深科技智能传感的精准评判赛事,工匠社机器人表演的点燃全场……光明企业的集体绽放折射出了该区深耕产业沃土、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步履。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光明区GDP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产业活力攀升,经济形势向好。
“光明元素”亮相全运会。
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光明生命科学园”。
密码1 政企共鸣
从“管理者”到“服务生”的暖心转身
“两周时间,12处场地,8000平方米空间。”一家刚将总部落户光明区的企业,至今仍对初来时的“光明效率”赞不绝口。光明区政府不仅组建了专项服务团队,更在两周内带企业实地踏勘12处场地,最终锁定理想选址,全程高效、务实、有温度。
这样的服务并非偶然。光明区创新推出的“四找”机制——找空间、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真正实现了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转变,也让政府角色悄然从“管理者”转型为“服务生”。
“找市场”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创维光伏相关负责人分享道:“我们和科士达虽只隔15分钟车程,却是在政府搭建的‘链接光明供需对接会’上才真正相识相链。”如今,两家企业已建立稳定采购关系,“找市场”成为打通区内循环的金钥匙。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截至2025年10月底,光明区通过“四找”服务已为79家企业匹配空间约60.82万平方米,举办供需对接会30场,推动意向合作金额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一场“扫码入企”的改革,也让企业迎来更宁静的经营环境。全区统筹入企次数从21301次降至8741次,降幅高达59%。这一创新举措更获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点赞,为深圳营商环境优化贡献了“法治样本”。
密码2 产业协奏
从“物理聚集”到“化学裂变”的生态跃迁
在光明区,一场深刻的产业生态跃迁正在上演,企业之间早已超越了空间毗邻的“物理聚集”,迈向了创新耦合、能量激发的“化学裂变”。
比如,光明区重点打造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已成长为年产值高达2200亿元的“产业航母”,从上游的三利谱、日东光学等原材料企业,到中游的华星光电、莱宝高科等面板模组制造商,再到下游的联想、宝龙达等终端品牌,形成了一条从光学玻璃、偏光片到显示屏、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实现了园区内“一站式”配套,更跻身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前二,被认定为202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产业实现了“裂变式成长”——从2021年仅15家企业跃升至当前160余家,依托“政策驱动+空间保障+平台支撑”的组合拳,连续举办四届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引入联盟大湾区节点,布局明湖智谷产业社区,推动集群规模在2024年突破160亿元,并预计2025年冲击180亿元,迅速崛起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的智能传感先锋区。
而在合成生物这一前沿黄金赛道,光明更以七个“全国首创”构建起引领全国的创新体系,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学院、产业联盟与专项政策等,已集聚企业超130家,总估值超400亿元,并获得规模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的支持。
正如工匠社相关负责人所言:“来光明不只因空间,更因生态”。在这里,企业能轻松融入周边60公里内覆盖芯片、电池、结构件等完整产业链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从“物理聚集”到“化学裂变”的生态协奏。
光明科学城。密码3 创新交响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价值奔流
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光明区政府积极牵线搭桥,让高校的“实验室”与企业的“生产线”携手共创。例如,在政府的协调下,创维光伏与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展开合作,在产品研发与模式转型上互惠共赢。据透露,甚至有企业正探索在生产研发基地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为新质生产力持续“蓄能”。
光明科学城。同时,光明区鼓励龙头企业开放测试线,让供应商直达生产一线。华星光电就在厂区开放了一条产线供材料供应商对接,让上下游沟通更高效、更接地气。今年,华星光电所属的母公司TCL成功跻身奥运TOP计划之列,成为全球12家顶级赞助商之一,而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到访中国的第一家企业就是华星光电,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领头效应进一步凸显。
金融“活水”也在不断滋养着企业创新。目前,光明区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设立科创母基金、种子基金等一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基金,管理规模约300亿元。2025年以来,全区已举办18场融资对接活动,推动多家科技企业完成融资签约,总授信规模超5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今年以来,光明区通过“春暖光明”“追梦光明”等51场招聘活动,组织1042家次企业参与,提供5.2万个岗位,持续为这片热土注入新鲜血液。
据悉,今年12月,光明科学城论坛将如期举行。在“光明·筑梦未来”的永久主题下,以“开放·智创·领航”为年度关键词,这场行业盛会将继续搭建科技与产业对接的桥梁,为光明乃至大湾区注入新的智慧动能。
从政府俯身做好“服务生”,到企业专注成为“创新者”;从产业链动“物理聚集”到“化学裂变”,以及“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同频共振……展望“十五五”,在光明这片创新沃土上,一场政企携手、产业升级、价值共创的精彩故事正在书写着科学城的崭新未来。(文琳/文 图片由光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