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由《瞭望东方周刊》与国民养老共同主办的“中国养老领域创新发展研讨会”近日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主办双方联合策划的《2025中国城市居民养老调研发现》。报告称,个人养老储备普遍存在“知易行难”情况,养老规划明显滞后。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4亿,城市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主战场”,其养老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民众的晚年生活质量。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养老从“基础覆盖”迈向“质量提升”新阶段,总体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区域梯度明显。
最关注养老的城市中,二、三线城市居民参与养老意愿比较高,一线城市以及省会核心城市较少。数据显示,积极备老关注度最高的城市中,北京、重庆、成都、上海、西安位居前列;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的城市排名中,排名最靠前的是西宁、哈尔滨、石家庄、青岛和张掖,北京名列第七位,前十名并无其他一线城市。
目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30岁左右的人群基本上很少买养老保险,投保高峰是在50岁至59岁,全年龄段人群在养老规划及早性上存在一定欠缺。女性养老储备的情况好于男性,男性面临比较大的养老储备压力。养老储备方面,IT行业从业者储备情况远好于交通运输行业。
报告表示,我国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成效,“养老财富储备”与“银发经济发展”成为城市排名“分水岭”,需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参与,实现“有备而老、有质而老”的和谐养老愿景。
国民养老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表示,研究显示,我国养老体系正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幸福”转型,但供需仍存在结构性错配,需兼顾“有没有”与“好不好”的双重目标。
图片来源:IC photo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