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 北京报道
11月2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负责建设运营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服平台”)投产上线。在上线当日,多家银行直连接入综服平台。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毛强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综服平台的核心定位在于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将原本分散、线下处理的票据签发、承兑、背书、贴现及托收等全流程业务,集成于统一的数字化入口,显著提升了企业融资的便捷性与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票据市场在数字化、集约化与透明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毛强华同时指出,对票据中介行业而言,综服平台的推出将带来结构性冲击。票据中介长期依赖的“为企业寻找低价贴现渠道”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将被平台的公开比价与高效匹配功能大幅削弱。
打造“一站式”服务生态
据了解,在上线首日,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泉州银行、日照银行、潍坊银行、桂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首批直连接入综服平台,涵盖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各类商业银行。
记者从工商银行了解到,该行票据营业部及该行北京分行迅速响应,于平台上线当日即为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办理了全市场首笔票据贴现业务,有效提升了票据融资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得性,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数智化融资新通道。
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6:00,综服平台新增注册用户数量达到2201户,用户访问量4581次;金融机构发起贴现报价13笔;企业发起贴现询价50笔,金额5132.46万元;43家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服务,94名交易员完成实名认证,发送交易报价意向信息56笔,金额211.10亿元。
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中化票据服务枢纽,综服平台整合了票据账户查询、贴现询价、交易撮合、信息披露等核心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生态,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传统票据市场信息不对称、流程分散、效率偏低等痛点。企业用户可实时查看贴现行情、向多家金融机构在线询价,并自主选择最优合作方完成全线上操作,实现从“线下单点对接”向“线上全市场协同”的转型突破,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
一位票据专家指出,综服平台对票据业务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业务效率提升,综服平台提供几乎全市场的贴现汇总报价和线上询价功能,企业可选择最适合的贴现银行并与其对接,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进一步解决。 二是便捷度提升,综服平台整合了票据账户查询、贴现询价、信息披露、信息提醒、交易行情查询等功能,企业可一点接入集合使用相关功能,减少之前各账户各软件间切换的操作成本。三是创新产品孵化,综服平台为供应链票据、ABN(资产支持票据)、ABCP(资产抵押商业票据)、有限追索等创新产品提供预留接口,未来将加速新产品或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四是风险防控,综服平台数据实时接入央行及票交所系统,为反洗钱、承兑人信用状况等提供数据支持,强化风控能力。
如何影响银行和票据中介?
前述受访票据专家指出,对于银行而言,综服平台进一步扩展了互联网端服务场景。部分银行的原始贴现服务模式需紧跟市场变化进行升级,通过改造系统对接平台接口,开发线上贴现、自动风控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全流程线上服务;对票据中介而言,因部分信息服务功能被综服平台替代,中介与服务商需积极提供增值服务,如趋势预判、策略研报等,以此提升老客户黏性和获取新客户。
“对票据中介行业而言,综服平台的推出将带来结构性冲击。”毛强华指出,票据中介长期依赖的“为企业寻找低价贴现渠道”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将被平台的公开比价与高效匹配功能大幅削弱。尽管如此,在商业承兑汇票等信用风险较高的领域,票据中介在信用评估、风险识别与流动性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价值仍难以被完全替代。
毛强华表示,对于银行机构而言,综服平台的上线也意味着系统性调整。一方面,银行需将内部系统、信贷审批流程及风控体系与平台全面对接,确保业务平稳迁移与系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平台推动的定价透明化,可能压缩银行在票据贴现业务中的利润空间。面对更加公开的市场环境,银行需密切关注利率走势,重新制定兼具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定价策略。
(编辑:张漫游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