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简盈财观
今年,权益类基金迎来高光时刻。
将近年底,市场情绪回落,科技股、创新药都出现了大幅回撤。
这一轮市场调整,基金“业绩过山车”的现象频频发生。
百亿私募大佬梁宏,近期因业绩回撤20%,在周报中罕见致歉与反思。
首先,他反思在个股和投资操作上的失误;
其次,他反思自己在市场高位时过于兴奋,过于追求宏大叙事,而忽略了涨幅风险,忽略了性价比;
最后,他反思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贪婪。
梁宏的三大自我检讨和反思,对普通投资者也非常具有警醒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1 -
反思创新药、小米和稳定币三大失误
梁宏,百亿私募希瓦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投资官。
11月22日,希瓦资产发布周报,旗下多数基金预估净值下跌7%左右,从最高点累计回撤幅度约20%,本次回撤大幅跑输主要指数。
梁宏,向来心直口快,“怼天怼地”的脾气在投资圈也广为人知。
本次在周报中,梁宏坦言,这波回撤重创,让人失望,深表歉意。
“主因还是个股问题,其次是科技互联网贝塔原因”。
梁宏总结反思三个主要原因叠加导致回撤重创:
第一大致损原因是创新药。
推测可能是博瑞医药(维权)。他曾经重仓获利180%,高位兑现部分仓位后,剩余仓位期待公司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业授权合作)业务,却遭遇黑天鹅。
“第一阶段的回撤是9月26日那周,因为重仓的创新药股下跌,大概产生了4%以上的回撤。”
该股曾在高位为基金贡献超过8个百分点的净值增长,实现利润亦达3个点以上。
“操作上的问题是过于相信BD能成功,高位没有根据价值兑现大部分仓位,主仓位在浮盈近200%高位依然拿着,BD失败消息出来后,卖出决策又不够果断,导致后续卖出价格不好。”
梁宏坦言,自己对利好预期过度乐观,忽视了及时锁定收益的重要性。
第二大致损原因是硬件龙头公司。
“最近两个月,第一重仓硬件龙头公司,持续下跌,跌幅超过37%,在这两个月回撤里面9%以上的净值负贡献。”
大概率是小米,重仓占比高达30%。
梁宏介绍,该股最初建仓于30多元,后期在高位加仓,平均成本约40多元。
尽管他非常看好人工智能时代硬件入口逻辑,但随着芯片价格上涨影响,消费电子终端销售承压,叠加负面舆情发酵,尤其是成都事故引发舆论关注,汽车业务前景被重新评估。
公司明年预期利润从原先预计的700亿下调至500-550亿,股价随之持续下跌。
因此,该股操作上的问题是高位估值合理阶段不应该持有达30%那么重仓位,如果是20%会合理很多。
第三大致损原因是美股稳定币股。
“这笔操作应该是我今年最大的问题”,忽视加密熊市风险。
“前几个月我们重仓介入了美股稳定币股。该股上市后一度冲到300美元,后来调整50-60%以后形成平台,我们买入了。那时候300亿美元市值。”
基于对公司未来五年稳定币规模有望实现50%-60%复合增速的判断,并认为美国通胀环境下十年期国债利率难快速跌破3%,降息带来的收入负面影响有限,梁宏将其定义为“5倍股”,并配置了高达10%-11%的仓位。
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短短四周内,该股暴跌逾60%,虽在图形破位时进行了减仓,但仍造成4-5个百分点的净值损失。
他深刻反思自己,投资稳定币个股忽略了三大风险:
一是买入静态PE估值70-80倍;二是该股属于新股上市,后续出现了巨量低成本股份解禁;三是过去几年是加密货币牛市,忽略了加密货币如果转熊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 2 -
深层反思贪婪、兴奋与宏大叙事的陷阱
个股的下跌造成回撤是直接原因,梁宏的反思并未止步于此。
他在周报中深层次挖掘原因: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贪婪,造成净值波动很大,投资人体验不好。
“去年六月份的硬件股,高位的创新药,包括我介入稳定币虽然已经调整了50%多,但是相比新股发行还是涨了好多倍”。
梁宏坦言自己犯的错误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高位时候过于兴奋,过于追求宏大叙事,而忽略了涨幅风险,忽略了性价比。
“过于追求宏大叙事”,尤其是在投资没有业绩支撑的板块,习惯于押注产业趋势、描绘未来蓝图是多数基金经理的共性。
这种思维极为容易演变为一种情绪驱动下的非理性扩张,在估值已高、风险积聚之时,模糊了安全边际的底线。
“我知道因为这波回撤重创,让人失望”。
梁宏称,过去一直坚持长线持有优秀公司,不控回撤,这个想法已经坚持八九年了,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最后,梁宏再次诚恳道歉。
梁宏表示,毕竟很多2021年买入的投资人已经4-5年时间遭受不好的体验。今年表现都已经差于指数平均水平,深表歉意。
- 3 -
对我们的意义:一个优质复盘样本
梁宏,坦承刨析和反思,挺有勇气。
对普通股民而言,每一次追逐热门股、相信“这次不一样”的背后,都是贪婪在驱动。
“长时间看,还是买的便宜是王道,很多亏损都是源于买贵了”。
我们要时刻警惕,当某个个股、某个赛道被所有人议论追捧时,市场价格往往已充分反映甚至过度透支了未来利好。
很多时候,你买得太晚、太贵,在不自知的情形下变成了解盘侠。
这一次,梁宏的反思,其价值不在于他具体做错了什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复盘样本。
我们不妨,从个股操作到情绪迷思再到认识人性弱点,来一起复盘下自己的持仓操作。
首先,看看持仓是否拥挤在过热的宏大叙事里?重新从估值定价逻辑再看一遍持仓个股,看看持仓比例是否合适。
其次,审视交易记录,看看有多少次是败给了贪婪和恐惧?
(内容综合自财联社、中国基金报、财富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