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生金靠科技
创始人
2025-11-25 12:16:20
0

(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吕新颖

当三河酵素肥科技小院的专家走进段甲岭镇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用落果、秸秆自制菌肥时,一幅“科技扎根乡土、沃土孕育希望”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这家由多方资源整合而成的科技小院,不仅用酵素肥技术破解了农业生产的现实难题,更以“接地气”的服务模式,为科技助农写下了生动注脚。

农业现代化的痛点,往往藏在化肥依赖的惯性里,躲在土壤退化的困境中。长期以来,“化肥越用越多、地力越来越差、农产品品质难提升”的循环,让不少农户陷入“高投入低收益”的僵局。三河酵素肥科技小院的出现,恰好瞄准了这一关键矛盾。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科研实力与企业的成熟技术,它将实验室里的酵素微生物菌肥,转化为能改良土壤、提质增产的“田间利器”——李大姐菜园里粗壮的茼蒿、邵大姐果园里红润的苹果,用实打实的成果证明:科技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能捧在手里的“丰收密码”。

更可贵的是,科技小院跳出了“重研发轻落地”的误区,走出了一条“科研-培训-实践”闭环的助农新路。它没有把技术成果束之高阁,而是将村委会变成“新课堂”,把田间地头当作“实践场”:专家既讲酵素肥的制作原理,也教原料配比的精确计算;既指导农户科学施肥,也鼓励大家变废为宝。40余户种植大户的参与,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更体现出农户对“绿色种植”理念的接纳。这种“从课堂到田间”的零距离服务,让科技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融入了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三河酵素肥科技小院的探索,其意义远不止于一项技术的推广。它搭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高校科研有了“试验田”,企业技术有了“推广窗”,农户种植有了“智囊团”。更重要的是,它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当“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与“保护环境、鼓足钱袋”不再矛盾,当农户从科技成果的受益者变成参与者,乡村振兴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正劲,三河酵素肥科技小院的实践,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未来,若能有更多这样的“科技桥梁”扎根乡村,让科研力量与农户需求深度对接,定能让更多乡土焕发新活力,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