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通河以水定城、依水兴城。
千顷二龙潭盛开着《诗经》里的荇菜花。
通河生态稻喜迎丰收。
岔林河漂流清凉避暑。
铧子山地质森林公园五花山色。
途远米乐谷度假农庄美景迷人。
杨依明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收官“十四五”,开局“十五五”,哈尔滨市通河县以高质量发展成就,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5年,项目建设稳步有序,实施重点项目68个;经济指标合理增长,前三季度在全市考核县(市)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指标高于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内资排名九县(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4项指标增速均排名九县(市)第三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个农业”扎实推进,粮食播种面积187.8万亩,粮食总产量17.9亿斤、增产4.6%……一系列翔实数据,构成一份发展成绩单、一张民生答卷,奋力谱写了魅力通河新篇章。
攻坚重点产业项目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济发展,项目为先。通河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年初以来,通河县“四个班子”成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5个,解决园区供电能力不足影响企业扩能、热源企业停产影响企业园区供热等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帮助35家企业获得融资8300余万元,协助恒泰热电签订优惠煤炭采购合同,节约成本400万元;新建4.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满足3户企业项目需求。有效扩大县域消费规模,组织商贸企业举办各类促销活动,直接拉动消费26.9亿元,同比增长8.8%,1户企业通过市级商贸流通试点项目审核。
通河县夯实产业项目支撑,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重中之重”,立足县资源禀赋优势,依托8个招商专班,精准对接企业60余家,成功签约合肥荣事达数智化珍稀食用菌、钢之泰智慧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9个,协议签约额28.88亿元。今年,全县共实施重点项目68个,其中,7个省重点、14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
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通河县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鼓励县域实力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项,并通过省市备案审核,久久药业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围绕水稻、大榛子等主导产业和食用菌、果蔬、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农业领域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帮助引进、推广新品种近10个,解决技术难题近20个。组建水稻科研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彬震农业“通稻2号”通过品种审定并推广种植。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河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四个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富足、乡村宜居。
“五良”融合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全县实际播种面积187.8万亩,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粮食总产量17.9亿斤,增产4.6%。新增绿色食品标志认证7个、面积达9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面积达116万亩,5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年检。
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抓好14个“带地入村集体合作社”村示范,对接省倍丰集团、绥化盛昌种业获取优惠农资价格,组织农户统一采购,亩均节省成本20元以上;推动县域米企与农户签订订单,助力农民增收;推广宽窄行插秧、大垄密植、微波增产仪等新技术;组织开展“小池改大池”,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今年,通河县建成小龙虾繁育基地5个,年繁育能力达1000万尾,极大促进农民增收,该项目与省水产总站、哈尔滨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寒地小龙虾研究院,合力破解养殖难题;对接县内保险机构推出养殖商业保险,带动农户发展“虾稻共作”面积近万亩,亩均增收500元以上。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种植平地参喜获丰收,亩产达600公斤,实现人参种植技术新突破,擦亮“参王故里”金名片。
在省供销小康流通公司平台的助力下,通河县胚芽米、大榛子等农产品线上销售超千万元。发展东亚飞蝗、梅花鹿、鹤鹅养殖,以及蓝莓、黄桃、大樱桃种植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
通河县聚力实现乡村宜居,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村3个、市级“四星级”村6个,统筹使用各类资金近千万元,改造农村道路16.9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魏玺村饮用水新建工程,实施24个村饮用水维修改造工程,惠及村民2.9万人。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完善村级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定期组织全覆盖督导检查,集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突出问题,并将问题点位整改率、群众满意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村容村貌有效提升。
解码“绿水青山”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通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激活生态资源潜能、培育多元化旅游发展路径。
加速发展文旅产业,依托米乐谷度假农庄,新增梅花鹿苑、艺术露营地、美食广场、垂钓园等娱乐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打造四棵杨抗联密营、谢洪生跳崖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点,完成文物陈列馆升级改造,征集抗联文物300余件。升级岔林河漂流景区基础设施,完成二龙潭湿地公园改造和温泉项目可研规划。推出3条冰雪旅游线路,铧子山森林公园、清河旅游风景区实现冬季开放,铧子山滑雪场重新运营,建设松花江“大雪人”打卡点,开展冬钓冬捕系列活动,推动特色文旅向“全域全季”拓展。
积极举办文体赛事活动。全国夏季“村晚”(通河站)示范点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数达10万余人次。“奔跑吧·少年”2025年黑龙江省武术套路锦标赛,会聚全省10个地市337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吸引周边市县游客跟着赛事游通河。春季环城赛、第17个“全民健身日”展演等体育赛事,吸引超过7000名市民参与。“铧子山登山节”活动推出文艺进景区、民俗非遗展等系列活动,其间接待游客2万余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30%。
多措并举改善民生 增强群众“三感”
通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民生支出占比73%。
着力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万元、灵活就业补贴106万元,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0余场,推动稳就业促增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16所学校消防设施升级和6所学校基础设施维修项目,通河县第一中学校通过市级特色高中验收,全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现场会在通河召开。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医共体信息平台系统上线运行,成立“五大共享中心”,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建成投用心血管导管室,并同哈医大一院、二院开展合作,专家团队平均每周2天到县医共体总院出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完成7家老年助餐点建设,改造原特教中心为社区老年照护中心,为桦树、铧子山2家公办敬老院采购280张护理型床位,建成社区托育机构2家、家庭托育点10家。加强对特困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帮扶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190万元。
加力推动城乡环境舒适宜居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施工,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城市韧性。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完成22个小区1590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进金街柳树街段排水防涝工程,新建及改造排水管道11公里;实施多层小区燃气管道建设,覆盖31个小区、7930户居民;完成22个小区供热老旧管网及3个小区楼内设施改造,启动供热热源新建项目,扩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铁科高速通河松花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危桥改造等项目19个,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与品质极大提升。
为推进基层解纷,让问题消解在最小“单元格”内。通河县创新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两无”老旧小区改造方式,出台县级维修补助《方案》,采取“引导居民出资+政府相应补助”模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并由业委会自行聘请施工方,相关职能部门全程监督,改造过程实现“零投诉”。今年年初以来,共改造“两无”小区10个、惠及居民1200户,将13个小区列入明年改造计划。聚焦不动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难题,创新开展不动产证“容缺”“补缺”办理工作,分类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证缴分离、行业部门评估鉴定、督促开发商补办手续等方式,目前办证通道已全部畅通。
中国式现代化一程接着一程,“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实打实的改革红利、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幸福生活拔节生长,创造活力充分涌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多市民。未来,通河县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热情,交出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