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 哈尔滨思政教育实现全域赋能
创始人
2025-11-25 09:20:45
0

  思政课堂照亮孩子成长路。

  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继承英雄志。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多举措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纪念馆中的思政课。

  厚植爱国情怀。

  激励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党史故事。

  唤醒红色记忆。

  本报记者 杨茉

  在哈尔滨,思政课正“活”起来、“火”起来。通过打破学段壁垒、融通校内外资源,一套覆盖大中小学、贯穿“教、学、研、践”的全景式思政育人新模式已然成型,一系列富有冰城特色的思政“金课”、全新育人范式正破圈而出,形成特色鲜明的“哈尔滨方案”。哈尔滨市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范本。

  汇聚育人合力

  构建思政一体化新生态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近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工程。市教育局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课程优化、队伍强化等举措,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向全学段、全领域延伸。

  今年3月,南岗区教育局与哈工大共同策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开学第一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学生们通过直播连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的讲解员互动,聆听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上课方式太有意思了!”学生兴奋地说,“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生动。”

  与此同时,全区65所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通过线上同步观看,新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航天精神的理解,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这仅是哈尔滨市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为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哈市建立完善定期会商制度,各区、县(市)均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或共同体。市教育局积极搭建区县与高校结对平台,推动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阿城区、依兰县等区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成立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共同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各区县推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重大实践成果,不仅具有可迁移、易推广的特点,更为全市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同时,持续强化教研协同。组织高校思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精准配对,高校教师作为导师,定期指导教学设计,每学期至少深入中小学校听课2~3节。建立强校带弱校帮扶机制,发挥教研员示范作用,建设区域研修中心,发挥市级教研行政部门作用,如指导依兰县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指导松北区开展行走的思政教育研学,指导南岗区开展“学习型教育实践范式研究”思政一体化主题研讨,指导香坊区与高校联合开展思政一体化教研,指导五常、尚志组织思政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开展“聚焦科学多元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构建与过程性评价”主题研修,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限,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评价范式,为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全面育人”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金课”

  在阿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第三联盟的课堂上,一场以《东京大审判》红色情景剧本沙盘为载体的沉浸式思政课正在进行,高度仿真、深度沉浸的体验,让学生们“回到”历史现场,深受触动。

  “这种方式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正义的力量。”参与的学生告诉记者。

  这仅是哈尔滨思政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市教育局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系统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小学阶段注重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注重增强使命担当,推动学段衔接、相互配合、内外协调。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小学、初中开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高中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目前,全市一至八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每周2课时、九年级每周3课时,普通高中按课程方案设置思想政治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实现了课时与效果的双保障。

  在教学方式创新上,哈尔滨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创新开展“烛光杯”教学大赛,打造小初高思政金牌“课程包”;组织思政视频说课大赛,评选127节思政优秀课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公布首批70家哈尔滨市中小学校思政教育实践场所,包含红色文化专题等6种专题,指导中小学校将实践场所使用纳入学校思政教育整体计划。

  尤为突出的是,哈尔滨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和学校活动中,挖掘语文、历史、物理、化学、艺术等各门课的“思政基因”,培育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科学伦理、审美自信,形成教育合力。编写的全国首创贯通小、初、高学段的本土思政读本《英雄哈尔滨》,系统收集、筛选、改编或原创真实、生动、具有教育意义的本土教育活动案例,有效涵养了学生的家乡情怀。

  深耕红色资源 构筑实践育人“新课堂”      

  今年9月,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哈尔滨市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兆麟小学、尚志小学、赵一曼小学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学生代表传唱红歌,展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组织学生参与央视2025年《开学第一课》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联歌曲联唱,组织全市师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纪念大会,强化学生们“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意识。

  “让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是我们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市系统规划红色主题教育,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将杨靖宇烈士纪念馆等重要红色遗迹作为固定教育基地。共梳理红色资源111处、红军小学9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20所,设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10条。

  实践教学形式不断创新。组织开展“生动冰城 80年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举办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党史故事大赛和哈尔滨市大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铭记不朽丰碑”红色党史故事大赛,引导学生聚焦发生在本土抗战历史事件、英雄人物,讲述和再现党史故事,激励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开展哈尔滨市大中小学生“追寻家乡红色足迹争当时代奋进新人”主题活动,发布50处市级红色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鼓励学生实地探访,通过“课堂+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切实提升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建强师资队伍 锻造高素质育人“主力军”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哈尔滨市教育局通过深化教师培养、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配备等措施,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在深化教师培养方面,组织思政课教师利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研修平台,开展教育家精神、数字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线上集中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启动第一批次区县结对帮扶培训活动,依托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3个主城区的名优教师,赴9个县市帮扶送教培训,共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504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352人,有效提升基层教学水平。同时,加强11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建设,“一区带一县”思政教研模式更加完善。

  举办“循二十四节气脉络,传承文化基因;融思政一体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市级思政一体化建设现场会。通过节气文化校园场景、跨学科观摩课、情景剧及圆桌论坛等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融合成果,为哈尔滨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文化赋能思政”经验。

  健全激励机制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入落实师德教育、典型引领、日常监管、考核评价等机制,开展“冰城名师大讲堂”“冰城师德故事”展播活动,强化师德教育正向引领。开展践行教育家精神典型人物、典型集体选树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对1861名全市教育系统践行教育家精神典型人物(教师)、189名全市教育系统践行教育家精神典型人物(校长)、104家全市教育系统践行教育家精神典型集体进行通报表扬,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

  在优化师资配备方面,建立思政课教师信息数据库,对全市中小学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数量、姓名、年龄、政治面貌、职称、有无相关专业背景等信息开展详细摸底。指导各区县(市)结合各中小学校班级数量、课时量、学生和专职教师人数,精准计算所需思政教师数量,制定科学招聘计划,按需补充,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家校社协同发力 绘就育人“同心圆”        

  今年,哈尔滨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学家访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引领、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的全员家访机制。

  市教育局积极推进“百万家庭赋能”工程,开展“凝聚协同育人合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寻找123位哈尔滨市首届“好爸、好妈”,遴选32个“好爸、好妈”优秀案例。

  同时,开展全市家庭教育暨心理健康知识系列公益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智慧家长特训营、习惯养成训练营等活动43场,推广育儿理念及科学教育方法。与哈尔滨学院建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联盟,建立由哈尔滨学院专家引领、市教研院教研支撑,专家、心理健康教研员+区域小学、初中、高中学校跨学段的教研团队,联盟覆盖18个区县(市)的58所中小学校,实现大中小学全链条育人模式。

  在考核评价方面,哈尔滨市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指导各学校打破单一评价模式,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融合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等多方视角,实现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方位考量。

  彰显范式成果 冰城思政模式获推广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哈尔滨市思政教育成果不断涌现。除了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外,哈市的红色研学课程获教育部“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介,相关经验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认可。

  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监督评议结果为全部满意。哈尔滨市思政教育工作典型经验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师培训班上分享交流。“哈尔滨方案”正逐步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思政育人范式。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评选思政微课堂220节,上传“哈尔滨教育云平台”优质课程511节,举办“一体化教学设计工作坊”8场,覆盖教师1500人次。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新增红色基因校20所,班团队活动典型案例200个,青少年儿童颂党恩成果1300个。

  从制度保障到队伍建设,从教学创新到协同育人,哈尔滨市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核心,以红色教育为特色,走出了一条“以‘红’铸魂、以‘数’赋能、以‘合’聚力”的思政教育新路。下一步,将坚决锚定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推进思政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强化思政工作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和实践推动力,着力构建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同步的思政育人格局,引导广大青少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筑牢青年思想根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