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奇茹
在“劳动最光荣”的主题下,机器人各显其能,比拼叠衣服、做咖啡、拣选药品、清洁桌面、巡检等实干技能,宛如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近日,全国近百家机器人团队齐聚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激烈的竞技场面显示,机器人产业正从“耍花活”的演示展示加速迈向实际应用的“实干派”,打造真正能干活、能创造价值的新质生产力。
“灵巧手”月订单破千台
两台身着红色马面裙的机器人相对而坐,随着灵巧的机械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跃动,《知否 知否》《青花瓷》等熟悉的旋律倾泻而出,引得现场观众驻足聆听。应用大赛赛场一侧,“灵心乐府机器人乐队”正在倾情演奏。
这些机器人可并非只会“花拳绣腿”。在一旁的“灵心巧匠工作台”上,机器人不仅能根据零件外形调整抓握手型,还能配合操作人员使用电动螺丝刀,精准完成取用与拧紧。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功能实现的关键。从弹琴到装配,这几台机器人灵巧的“双手”,都是来自灵心巧手团队研制的灵巧手。“目前,我们的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份额已超80%,月订单突破千台,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延柏说。
价格是新技术普及的关键因素。过去,进口灵巧手动辄数十万元的售价,长期制约着该技术在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灵心巧手等创新企业通过本土化供应链整合与核心部件自研,在做到技术领先的同时,售价仅为同类竞品的二十分之一。
在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上,包括灵心巧手在内的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示了从核心零部件、整机产品到行业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
“四足助手”供不应求
海淀大悦城商场,孩子们正围着一台四足机器狗兴奋地操作着,机器狗时而快步奔跑,时而翻起跟头。近几天的大赛中,在现场不停“跑酷”的它,也成为会场中最具人气的选手之一。
智身科技市场总监梁潇介绍,这一名叫“钢镚”的机器狗具备突出的运动稳定性和跨障碍行走能力,能适应山路、废墟、沙地等复杂地形,主要服务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替代人类执行重复性和危险性的工作任务。
让梁潇和团队同伴有些苦恼的是,公司生产机器狗的产能还难以跟上市场的旺盛需求。“我们现在交付都交付不过来,需求量特别大。”梁潇说。据了解,这家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创业公司,成立仅两年便实现了四足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目前订单量已突破万台,年营收破亿元。
在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的家庭服务赛区,灵御智能团队带来了自研的轮式底盘人形机器人,长相神似科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看似呆萌,实力却不容小觑。这台机器人不仅具备高任务执行效率和稳定性,还应用了高性能“遥操作”技术,身处上海的工作人员戴着VR眼镜等设备,就能远程遥操作位于北京的机器人。灵御智能副总裁李旭透露,这些机器人未来将深入工业制造、隧道爆破、危险品处置等高危作业一线。
加速走向“应用场”
此次大赛,国内外99支战队齐聚中关村,围绕车身检测、关节组装、药品拣选、衣服晾晒、桌面清洁等19项贴近实际需求的核心任务展开激烈角逐,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参观者近距离观摩机器人在工业分拣、居家服务、商业导览等复杂场景下的实际表现,亲身感受具身智能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跃。
场景是机器人量产落地的关键驱动因素。千寻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装配产线,下一步计划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无人零售药房、物流分拣等领域,并与海淀区共建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平台,持续探索机器人在真实作业环境中的落地可能。
中关村科学城正全力推动具身智能这一未来产业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应用场”。记者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获悉,目前海淀区已集聚灵心巧手、智身科技、灵御智能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近300家,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表示,具身智能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向“产业爆发”跨越的关键期,海淀区将持续在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场景开放、政策保障上加码发力,全力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应用示范地。
上一篇:青年佳作“蜂巢”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