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标签”常与偏见为伴
创始人
2025-11-25 08:26:51
0

  □李妹妍

  近日,吉林省邓女士在户外登山时,因衣服上的吊牌未摘被网友质疑为“吊牌姐”,后澄清吊牌实为“宝贝回家”公益寻亲卡,引发舆论反转。据极目新闻最新报道,该服装品牌负责人得知后,不仅主动为邓女士澄清事实,还赠送一套全新的滑雪服和帽子以表感谢。

  这场因“标签”引发的网络风波,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网络时代“标签化”思维的简单粗暴。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消费者网购服饰后不摘吊牌就穿出门,再利用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变相实现“穿完就退”。但在这起事件中,部分网友仅凭一枚未摘的吊牌,便轻易断定邓女士意图占便宜,甚至给她贴上“吊牌姐”的标签对其进行指责攻击。若非当事人迅速澄清、品牌方挺身力证,邓女士还不知要承受多久的伤害。

  邓女士的遭遇,是网络“标签暴力”的缩影。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人们习惯于通过简单的标签来快速认知事物、判断是非,却往往忽略了标签背后复杂的真实。比如,不摘吊牌等于想退货、年轻女性用名牌包等于拜金,这类刻板印象大行其道,不仅伤害了无辜的个体,更侵蚀了理性的公共讨论空间。

  所幸,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了理性与善意的回归:品牌方主动澄清事实,更以赠衣之举传递善意,让持续4年的公益行动走进公众视野;邓女士坦然回应,并表示将继续带着这些公益吊牌出行,让吊牌从争议焦点变为公益符号。

  风波虽已平息,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网络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给别人贴标签的人,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被贴标签的对象。对个体而言,不妨多一份求证的耐心,“让子弹飞一会儿”,去听听当事人的声音。对整个社会来说,则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性的舆论环境,让那些默默发光的善意不必再经历被误解的考验,能被温柔看见,并被坚定守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