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黎兆齐
最近,打开外卖App点餐时,你是否注意到部分商家主页多了“可堂食”标签?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外卖平台正逐步推进堂食服务标注工作。11月24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宁部分商家已完成标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透明的点餐参考,但不同平台的标识规范仍存差异。
发现 外卖商家主页多了“堂食”标注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平台餐饮服务提供者列表页面首页,以及不提供堂食服务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主页面,对无堂食外卖提供者加注“无堂食”标识。
11月24日,记者查询多个外卖平台App发现,各平台均未对入驻商家标注“无堂食”,而是对可提供堂食服务的商家进行标注。各平台标识名称略有差异,美团的标识为“堂食店”,饿了么的标识为“可堂食”,京东的标识为“堂食餐厅”。
不过,也有“堂食”标识未全面完善的情况。如同一家餐饮店,在京东外卖平台和美团标注了“堂食”,饿了么平台上却没有相关标注。对此,该餐饮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门店长期提供堂食服务,配备有多张餐桌供顾客就餐,对于平台标识不一致的情况并不清楚原因。”
外卖平台“堂食”标识是否名副其实?当日,记者随机走访了青秀区东葛路东段沿线的10余家餐饮店,涵盖快餐、小吃、米粉店等,发现大部分带有“堂食”标识的店铺,线下基本符合堂食标准。
调查 获“堂食”标识需经平台审核
记者走访中发现,不少奶茶店、咖啡店及轻食类餐饮门店配有小桌子,一些门店还为顾客提供免费Wi-Fi,但该类商户在外卖服务平台却较少显示“堂食”标识。“我们正在考虑添加‘堂食’标识,但没有找到提交入口,也不知道有什么要求。”某轻食店商户陈女士解释。
外卖服务平台对于添加“堂食”标识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当日,记者联系了美团广西区域的工作人员。美团方面表示,为帮助有堂食服务的商家还原真实经营场景,让消费者获取更加全面的消费决策信息,美团外卖正在推动商家陆续上线“堂食店”标识。具备堂食服务能力的商家通过平台模型识别或通过相关视频认证后,即可获得“堂食店”标识,并在首页推荐位、专属标签等多个核心位置获得流量权益。
针对标注规则,“饿了么商家中心”微信公众号曾发布过添加“可堂食”标签的相关推文。推文中明确,平台商家申请“可堂食”标签,需要上传堂食环境实拍视频或图片(需清晰展示堂食区域,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平台将基于商家提交的堂食环境实拍视频/图片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商家即可获得“可堂食”标签。
声音 “无堂食”不等于“不安全”
“有了‘堂食’标识后,点餐时能更直观地判断商家情况,心里更踏实。”市民张先生表示,能堂食的店铺通常有固定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相对更有保障。也有市民认为,很多奶茶店、炸鸡店、馒头包子店是窗口售卖,本就不提供堂食服务,因此不能将“无堂食”和“不安全”画上等号。
业内人士表示,“是否有堂食”虽然不构成食品安全的绝对判断标准,但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获知商家运营状态的窗口。外卖平台根据商家需求进行打标认证,认证过程中虽然也会存在很多现实判定难题,很难做到为所有能堂食商家都“打标”,但应努力做到“打上标识的都是真实有堂食的”,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
广西半宙律师事务所律师廖莉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餐饮经营者用虚假图片或视频替代真实经营场所影像,会让消费者对服务环境产生错误认知,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成消费欺诈,可能涉嫌违法。同时,第三方平台也应尽监管责任,对入驻平台商家的门店布局、设施状况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展示信息与实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