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产业兴村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华章
创始人
2025-11-25 08:15:57
0

  “以前种桃靠经验,现在有技术指导、有品牌加持,去年光卖桃就收入近2万元!”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桃农史先生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我们的‘常家乐’苹果通过电商直播,卖到了全国各地,亩均增收2000多元!”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常家河村果农李女士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行走在王益区的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处处都能感受到“十四五”期间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黄堡镇多元融合铸就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镇形成‘北塬苹果、东塬鲜桃、南塬花椒、川道建材及食品加工’的特色产业格局,今年更是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这是多年来奋斗的成果。”黄堡镇农业领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据悉,黄堡镇4.27万亩耕地中,特色作物种植占比超四成,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11个村已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覆盖,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基础。

  在孟姜塬村有机示范桃园里,“高接换优”“Y”字型建园技术让600余亩桃园焕发新生。“通过技术改造,挂果后亩均产量比老园提升50%以上,桃农人均年收入达1.88万元。”村党委书记王晓梦指着枝头饱满的桃果介绍。同时,村里不仅建成了文化主题展示馆,开发30余种桃IP文创产品,还打造了“网红书记”直播IP,通过100多条趣味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让“孟姜红”鲜桃走红网络。首届“桃BA”青年篮球公开赛更吸引96支队伍参赛,带动鲜桃展销供不应求,形成“体育+农业+文旅”的创新模式,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

  文旅产业融合让发展动能更足。黄堡镇不仅培育了林麝养殖、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同时建成了红薯分拣加工车间、果品交易中心等配套设施,还沿黄环公路打造“院墙变画布,空地变花园”的人居环境,将万亩桃园、秦人村落等串珠成链,勾勒了“桃红菊黄薯飘香,生态旅游引客忙”的农文旅产业图景。“年底前我们将完成桃饼糕点生产线、果品冷藏库等4个项目建设,以完善精深加工、冷链储存、新品种引进强链补链。力争三年内区域品牌溢价提升20%,核心区亩产值突破2万元。”黄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王家河街道科技赋能激活苹果产业新动能。“三月疏枝、五月套袋。”果农们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果树美容”作业成为每年开春以来王家河街道果园管理的“标准动作”。近年来,王家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争取财政衔接资金12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350亩,改造老旧果园750亩,辖区果园面积达8000余亩。同时通过多场次专家面对面宣讲、技术培训,让100名果农从“力工”变身“技工”,全镇年产优质苹果1.6万吨,年产值超9600万元。

  科技赋能让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我们推广‘三新’建园模式,引进秦脆、瑞雪等新优品种,应用矮化密植技术,配套3000吨冷藏库解决保鲜难题。”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介绍道。持续提升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同时,王家河街道建设智慧化果园平台,整合种植、分选、冷链、直播销售等全产业链资源,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机统一。在“互联网+”助力下,“常家乐”品牌通过电商直播、农高会展销等渠道走向全国,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黄堡镇的多元融合与王家河街道的专精发展模式,是王益区乡村产业发展的亮点。“十四五”期间,王益区聚焦优势产业,通过建园区、扩规模、树品牌、强链条,推动农业产业从“单打独斗”向“集群发展”转变,乡村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先后涌现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陕西特色魅力乡村等一批先进典型。王益区以特色产业为笔、以创新实践为墨,共同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