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崂山区
厚植本土优势 成就质量典范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生产总值达1074.5亿元,增速6%,高于青岛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居全市首位;连续3年获评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在全国质量强县建设热潮中,崂山区以“科产融合﹢金融赋能”为双引擎,以跨区域协同合作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质量强县培育之路。
作为山东省首个系统性推进质量强县培育的地区,崂山区率先出台《质量强县培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经济—产业—产品—基础—生态—民生”六大领域,拆解14项重点任务、细化63项具体措施,构建“责任可追溯、进度可量化、成效可考核”的质量提升闭环。同时,该区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33个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专班,通过“定期调度、闭环落实”机制,将质量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十五五”规划,推动产业、财政等政策与质量政策精准对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格局,为质量强县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崂山区深耕政府引导、平台支撑、企业主体科产融合生态,今年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8家,总量达339家,其中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在产业布局方面,崂山区全力打造“7﹢4﹢1”现代化产业体系,7条创新链群总规模超2000亿元,“四新经济”占比超4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
同时,崂山区依托金家岭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的独特优势,年内新引进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00家以上,推动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区上市企业达16家。该区首创财政资金“先拨后股”机制,带动百亿级产业集聚,金融机构总数即将突破1500家,财富管理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第5位;打造“崂质贷”金融IP,促成专利质押保险贷款4500万元,构建“以质融资、以融促质”的良性循环。
此外,崂山区还打破区域壁垒,与杭州市滨江区携手打造南北质量融合新模式,签署6项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建立6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等。两地还围绕产业链协同、质量品牌培育等开展多轮互动,实现资源互学互鉴、优势互补。
四川成都新都区
革新服务路径 聚力产业协同
□ 熊纹玉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作为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承载区,紧扣“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要求,以质量强县为抓手,构建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125”模式,让质量服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质量服务网络布局上,新都区精准锚定企业发展需求,在产业园区核心区建成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中心,同时延伸打造12个园区服务站点,构建起中心统筹、站点辐射的全域服务矩阵,提供计量溯源、标准提质、检测认证等15类133项质量技术服务,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新都区联动3所高校及40余家技术机构搭建服务体系,以质量服务为主体,以政策激励、区域合作为双场景,以需求、路径、对策、激励、实效为5个维度,让先进质量要素加速向产业集聚。今年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服务企业2.9万余家次,解决生产痛点5500多个,为企业节约成本超8600万元,其创新服务模式成功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县域质量服务“新都样板”。
着眼“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都区以前瞻视野布局未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绘制轨道交通产业质量图谱,推动供应链本地配套率跃升至75%;在新兴产业赛道,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与专利融合发展白皮书》,全力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氢储运加注装备)建设,抢占产业质量竞争“制高点”。与此同时,科伦药业、中车成都等企业获评天府质量奖,“新都大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质量强企—产业强链—区域强质”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政策与人才的双轮驱动,更让新都质量强区建设底气十足。新都区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先进标准制修订、质量品牌培育等纳入奖补范畴,今年以来兑现质量领域财政奖励304.05万元,以政策红利点燃企业质量提升热情;培育50名首席质量官并给予E类人才礼遇,以“关键少数”带动企业质量水平整体跃升。此外,新都区还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深化区域协同,连续举办3届“新龙”质量创新成果发布活动,诞生88项质量创新成果,为两地产业创收逾4亿元,书写了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的“双城记”。
河北迁安
锻造质量内核 澎湃发展动能
本报记者 徐东周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上,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全流程一贯制的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为河北省迁安市的质量强市建设作出生动诠释。近年来,迁安市以“质量竞争力”为关键,走出政府统筹、链主引领、要素协同、创新赋能的“迁安路径”。
迁安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专班,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该局立足产业实际,以产业链提质、基础设施强基、精准服务助企为抓手,推动质量与产业深度融合,尤其在精品钢铁产业领域形成特色突破。精品钢铁产业链是河北省省级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提升培育试点,首钢智新公司作为链主企业,与9家链员企业共同构建全链条、一体化质量提升模式。该公司将先进管理模式向上下游延伸,实现“备件采购—生产制造—产品交付”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搭建协同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联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成功突破变压器铁心设计三大技术瓶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秉持“合理布局、开放共享”原则,迁安市市场监管局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核心要素,建成7个“一站式”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靶向”精准服务。该市累计建成3个国家级、10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培育国家级、省级标准领跑者企业3家,首钢智新公司于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
在质量强市建设过程中,迁安市突出创新驱动,激活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首钢智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打破国际垄断,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其管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河北鑫达集团获迁安市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该市还以场景驱动加速数智变革,构建智能模型库。全市拆分钢铁生产142个AI应用场景,龙头企业实现45个模型落地,首钢迁钢公司的鱼雷罐跟踪模型实现年减碳4万吨,相关案例入选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在金融服务助企创新方面,该市深化“冀质贷”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今年累计实现质量融资7565.435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625万元,缓解了企业创新资金压力。
上一篇:1亿粒种子,这样“备份”
下一篇:第十八期市场监管青年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