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这五年丨向新而行,向高而攀
创始人
2025-11-25 07:22:16
0

西北内陆,黄河之畔

银川

正面临着一个时代的叩问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如何突破地理局限

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

产业发展之路?

答案

就写在——

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装备产业的蓬勃脉动里

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中

数字经济的浪潮之巅

五年来

银川

以“新”为帆

以“创”为桨

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书写着从“制造”到“智造”

从“跟跑”到“并跑”

甚至“领跑”的生动实践

0

1

时间,是奋斗的见证者,也是发展的刻度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5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前瞻布局,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一手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让产业体系的“筋骨”更强健、“灵魂”更鲜活。在银川,一个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装备产业为主导,数字经济深度赋能、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勾勒出清晰轮廓。

2022年,银川市出台《“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依托,项目为牵引,企业为支撑,创新为动力,产业链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八大工程,加快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战略抉择,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突围。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2023年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注重两头延伸补链、填补空白延链、转型升级壮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算力生态体验馆。

思路明则方向正,方向正则行致远,科学的部署为银川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智慧工厂,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从全球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到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银川用实干将蓝图变为现实。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535家,光伏、高端装备等3条产业链突破百亿级,现代化工业体系韧性更足。

2024年7月,市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再次明确:聚焦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三都五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着力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银川,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重塑产业版图,重铸发展优势。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新装备“四新”产业正逐步成为支撑银川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柱石。

今年1—9月,银川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占市级比重达24%,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近24亿元,成为拉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新装备产业以15.7%的规上工业产值占比、23.6%的制造业占比,成为驱动银川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蒙牛乳业宁夏工厂获评“灯塔工厂”,成为中国乳业的骄傲;宁夏塞尚乳业自主研发的浓缩牛奶蛋白(MPC70)“破冰出海”,实现高端乳制品出口的零突破。“世界葡萄酒之都”名片不断被擦亮,19款葡萄酒入选国礼、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牛宁夏灯塔工厂。

02

创新,是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在银川,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

“要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市委的部署要求,既是任务清单,又是行动指南。

在六盘山实验室,工作人员为制造系统安装感应设备。

肩负着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之责的六盘山实验室,从图纸到现实仅用了4个月时间,用“银川速度”为创新发展注入了“科研活水”。2025年,该实验室立项19项基础科研项目,与22家企业签订基础研究及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开放共享VTC试验验证中心、ATC分析检测中心、ETC实验测试中心,为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共享、中试验证等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此外,银川市还依托六盘山实验室,打造国内首个融合高精度图像识别、智能化混线装配技术的“AI+智造岛”,有效破解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精准、测试成本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创Hehson潮中,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走进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这个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工厂,14台工业级3D打印机整齐列队、高速运转。与传统铸造厂相比,这里听不到轰鸣,见不到粉尘,更没有堆积的废砂。3D打印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铸造的设计局限,还将生产周期从一个月缩短至10天,实现了“高效、精准、绿色”生产。

在共享铸钢有限公司,3D打印代替人工实现高效率制造。

企业创新之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土壤的精心培育。

 “十四五”以来,银川市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出“培育+扶持+攻关”的“组合拳”:搭建“育小、登高、升规、晋位”梯次培育体系,推出专项资金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支持等36项举措;精准落实奖补政策,对各类创新型企业给予重奖;围绕产业链需求优化科技项目体系,设置“新质生产力专项”等15类创新专项。

数据见证创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总量达2423家;今年已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拟认定创新型标杆企业11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72家,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1家。

创新之火,燎原银川大地。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量产应用,从单一产品的创新到全产业链的升级,创新正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03

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银川以开放姿态拥抱这一时代变革。

5年来,银川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将算力确立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高水平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牵引,以打造“算力之都”为主线,充分发挥算力的叠加与倍增效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银川算力产业园。

2024年2月,银川市以一场高规格的签约仪式,为“算力之都”建设按下“加速键”。区内外30余家头部企业汇聚一堂,首批19个重点项目、141.2亿元签约金额重磅落地,为“三都五基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11月,赋能工业智能制造、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的“贺兰山一号”全栈AI行业模型正式发布。“该模型的发布是银川AI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银川凭借‘东数西算’关键节点优势、完善的算力基础设施及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具备打造西部AI高地的天然禀赋。未来,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将助力银川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产业集群。”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信心满满地说。

银川数据湖。

2025年,银川市还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标志着数字银川建设进入新阶段。事实上,在银川,数字基础设施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既是驱动产业升级的引擎,也是编织便捷生活的脉络。

在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北方最大的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正全力建设。该项目将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工厂生产线集成智能立体仓库、数字孪生系统等,实现全面提质增效。“项目建成投产后,物料流转效率可提升40%,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制造成本降低25%。”公司副总裁周建林介绍,将实现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装备保障。

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宁夏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正与本地燃气公司合作,开发一款能讲银川方言的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拉近与银川人的距离,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数据标注到算力集群,再到多元应用场景,银川正以全链条的产业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

记录着奋斗的足迹

谱写着发展的华章

银川产业向“新”的发展历程

是一部不断突破自我的奋斗史诗

站在“十四五”收官

与“十五五”开局的

历史交汇点

银川产业发展的脚步愈发坚定

当银川的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当银川的产品走向世界市场

当银川的智慧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绽放的朵朵创新之花,它们带着银川人的坚韧,携着敢闯敢试的发展决心,在时代的浪潮中激起夺目的浪花。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银川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车间里的智能化改造,到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从产业链的延展完善,到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银川正以创新之笔,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让我们以今天的奋斗

定义银川明天的模样

用此刻的创新

铸就这片热土新的辉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