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采访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前不久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32个工业遗产上榜。此前,文化和旅游部曾推出多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还组织“天工开物”2024年工业旅游推广活动,积极推动工业遗址的旅游活化利用。放眼全国,旅游市场正刮起一股“硬核工业风”,越来越多“工业锈带”正蜕变为“文旅秀场”,演绎着跨界融合的新风景。
唤醒记忆——
工业遗产迎来“第二次生命”
随着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原本冰冷的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昔日轰鸣的生产线蜕变为引人驻足的风景线,落满灰尘的旧器械摇身一变成为打卡点,沉默矗立的老厂房再度敞开大门,迎来“第二次生命”的工业遗产客流如潮。
走进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钢铁丛林”尽收眼底,一个个地标建筑诉说着北京工业的辉煌历史。“我们在设计上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最大程度保留百年首钢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形成兼具工业风貌与现代美学的文化空间,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北京首钢园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文化旅游分公司党支部书记赵新介绍。
为吸引更多游客,首钢园在保留原有建筑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做加法”。站在三高炉9.7米平台上放眼望去,虽已不见往日火花飞溅的场景,但在新设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大型沙盘前,游客依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全方位了解从采矿到成品的工艺流程。往平台深处走,职工创新工作室展示区的首钢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触摸“蝉翼钢”“蚕丝钢”等钢铁制品,亲身感受钢铁工业发展的脉搏。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铜官山1978”文创园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前身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矿的配套居住区,曾见证了4万多名热血青年建设矿山的激情岁月。
“我们通过选择性保留、修复与复建,对当年铜矿工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保护和再现,将这些满载历史沧桑的矿工生活遗存,转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成为铜陵‘以铜立市’历史的鲜活载体。”“铜官山1978”文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芳华里3536文化创意园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依托原航天精工厂旧址改扩建而成,拥有独栋建筑86栋。“园区规划了12处老机床设备展陈点,展示了航天精工从1971年至2010年使用过的机械、电子设备,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军工人的拼搏精神。”芳华里3536文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还设置了14个橱窗单元的宣传栏,一侧展示贵州航天精工厂厂史照片和文字说明,一侧展示遵义老照片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丰富业态——
钢铁身躯注入生活肌理
“硬核”的文化市集、寓教于乐的科普课堂、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眼下,工业旅游早已突破“走马观花”的单一观光模式,催生出多元业态集群。
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其前身为国营宇宙瓷厂。如今,漫步于街区之中,依然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锯齿形和人字形厂房,但这些老厂房已经有了新的使命。
“我们立足特色陶瓷工业遗存,目前已经培育了陶溪川美术馆、直播基地等业态。园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也吸引了众多‘景漂’创客来此创业。”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兴诚酱油文化博览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包含酱油文化博览馆、非遗技艺体验区、“十万酱缸酱香画廊”等核心景点,集中展现了悠久的合江酱油文化。
“我们将百年酱油技艺、壮观晒露场和深度文化体验巧妙融合,打造了‘园馆相依’模式,游客可以通过展示展演、现场观摩、互动体验等方式,感受酱油酿造的核心工序,实现‘可观、可学、可购’的一站式文旅消费体验。”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红砖厂房、高耸烟囱……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园区,包豪斯风格的厂房引得众多游客拍照打卡。作为原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厂区所在地,798艺术园区通过活化利用,摇身一变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知名的艺术街区。
漫步798艺术园区,上百家顶尖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中心星罗棋布,艺术“密度”颇高。园区还吸引了大众汽车研发中心、极客公园等入驻,曾经的工业遗迹成为集科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擦亮名片——
文旅融合提升城市价值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遗产的数量与空间分布不断演变,工业遗产正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辽宁省沈阳市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目前,全市已有包括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沈阳造币博物馆在内的20余家工业类景区跻身A级旅游景区行列。“未来,沈阳将持续深化项目升级、业态创新、宣传赋能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擦亮工业旅游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全国工业文旅标杆城市。”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芳说。
作为“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湖南省株洲市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今年以来,株洲市以工业研学为突破口,瞄准打造“中国工业研学之都”,遴选和培育了一批工业研学精品课程。
“下一步,株洲将升级改造工业旅游景区和研学基地,畅通参观通道,完善匹配市场需求与特色的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佳敏说,“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中小学生研学市场开放、跨区域互送等工作,将株洲的‘硬核’产业转化为育人资源,书写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广西工业的摇篮,柳州市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在五菱汽车全球首创精益智造岛式工厂,游客可以现场观摩智能化车辆制造车间,观看无人化、全自动装配,零距离接触汽车生产全过程;在“螺味”景区街区、螺蛳粉工厂文化展览馆、自助体验餐厅,游客可以一探螺蛳粉的奥秘……“一车”“一粉”已成为柳州工业旅游的“金牌新字号”。
“下一步,柳州将持续挖掘西南地区工业重镇的潜力,以汽车、螺蛳粉工业旅游为主,延伸引导文旅装备、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工业旅游。”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希望游客能带着兴奋与好奇走进‘柳州制造’,带着对‘柳产’品牌的信赖返程,真正实现文旅与工业的‘双向奔赴’。”
工业遗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原本冰冷的工业遗产重新散发出文化与生活的气息,为游客带来了更为多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也为一座座老工业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采访组成员:朱文文 周凤文 高慧 邝伟楠 高雅 雷希 执笔: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