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艳飞
11月18日,在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的贵州馋解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条生产线正马力全开生产土豆片。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生产销售土豆丝(片)、油辣椒、烧烤辣椒面等特色食品。产品不仅销往省外,还远销美国、韩国等地,去年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种植了1000余亩辣椒、300余亩马铃薯。企业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保底收购,让村民少了后顾之忧。
“我们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与穿洞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种植马铃薯和辣椒。”该公司董事长汪红旗说,下一步,公司将扩大生产规模和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寨种植马铃薯和辣椒,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升级。同时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贵州馋解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与穿洞村的“联姻”,是贵阳贵安“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村企携手共进的生动缩影。
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贵阳市委统战部统筹联合市工商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协同推进,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构建了“统战牵头、部门协同、民营企业唱主角”的工作格局。
同时,贵阳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制定了贵阳贵安“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典型示范工作,激发更多经营主体参与,形成“典型树标、传播赋能、效仿跟进”的长效激励机制;各区(市、县)结合实际情况,引导企业将自身优势与乡村资源禀赋精准对接,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销售帮扶、公益帮扶等多种模式,推动民营企业与村庄结成发展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政企村三方对接平台,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有效激发乡村发展动力。”贵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兵说,企业与村庄在产业共建中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共有612家商会和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帮扶项目168个,涉及169个村。其中,实施产业振兴项目50个,投入资金6.5亿元;实施公益项目118个,捐款捐物合计3799万元;参与企业和商会与800余名村民签订固定劳动合同,用工达1万余人次,促进农产品销售20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