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郑爽报道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提到心脏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心梗、冠心病,却容易忽略心力衰竭这一“沉默的健康杀手”。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三科主任弥少文表示,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心衰病程长、易反复,就像心脏这台负责全身供血的“水泵”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输送血液,进而累及全身器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而冬季正是它的高发季节,做好早诊早治和日常防范尤为关键。
心衰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预警信号其实并不难察觉。呼吸困难是最早且最常见的症状,轻症者仅在重体力劳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后轻度活动甚至静息时都会不适,部分左心衰竭患者还会在夜间熟睡时憋醒,需坐起缓解,严重时会出现呼吸窘迫和口唇紫绀。咳嗽咳痰也很典型,平卧位时加重、坐立后减轻,多为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时会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
与肾脏水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见于脚、脚踝等下垂部位,卧床患者则表现在腰背部和尾骨周围,按压会出现凹陷,还常伴随总尿量减少、夜间尿量增多的情况。此外,食欲不振、腹胀、失眠、心慌等不典型症状也可能是心衰信号,重度患者因大脑缺氧,还会出现嗜睡、头晕甚至意识丧失。
应对心衰,日常护理与规范治疗同样重要。患者需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规律复查,切不可随意停药。休息上要保证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轻心脏负担;居住环境需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直接吹风,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宜低热量、易消化,少食多餐,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同时戒烟戒酒——吸烟会显著增加心衰风险,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肥大。
适当运动能提高心脏耐受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活动时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需立即停止。由于心衰尚无法治愈,治疗核心是控制症状、预防恶化,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对帮助其树立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上一篇:文章莫作“镜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