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邱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
让归巢“鸿雁”变成乡村全面振兴“领头雁”
本报讯(见习记者冯依凡)10月23日上午,两辆大货车开进邯郸市邱县南辛店乡高庄村蔬菜园区,采购商直接从地头收购甘蓝。“上门收购,还不压价,多亏了李书记帮着联系销售。”高庄村农户李景瑞说。
李景瑞口中的“李书记”,是从去年底开始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威。虽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一年,但这个90后小伙已赢得村民认可。
李威2013年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在邱县县城办起农资门市,靠着辛苦打拼,生意越做越红火。
2020年12月,邱县在邯郸市率先实施“鸿雁归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引进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李威看到邱县县委组织部的党务(村务)工作者选聘公告后,动了回村发展的心思。
入户了解民情、流转土地发展设施蔬菜、改造污水管网……李威从村务工作者开始干起,再到当选村“两委”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他从返乡“鸿雁”逐步成长为村庄发展的“领头雁”。
截至目前,邱县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选聘,126名邱县籍青年大学生返乡担任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其中37人担任村“两委”干部,3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据介绍,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报考人员除具备年龄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等条件外,还要选择其户籍所在村任职,通过服务本乡本土,让青年人才在乡村扎根。“第6批党务(村务)工作者选聘工作已基本完成,选聘后将实现全县217个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邱县县委组织部党建办主任宋玮说。
对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实行专职化管理,邱县建立聘期内以县委组织部为主、所在乡镇配合的管理模式,逐人设立台账、跟踪培养。个人档案由县委组织部集中管理,工作考核由县委组织部与所在乡镇联合开展,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通过乡镇和村全面摸排邱县籍在外大学生返乡意愿,建立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并动态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邱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秦雪峰说,为帮助返乡大学生提升工作能力,该县建立乡镇和村两级帮带机制。在乡镇层面,安排1名业务骨干联系指导2至3名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在村级层面,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一对一”帮带。
完善待遇保障,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工资参照初任公务员试用期满工资标准发放,津贴补贴按办事员标准确定。此外,该县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通过电话、微信、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帮助青年人才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解除返乡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干事创业。
完善的保障机制与培养路径,激发了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干事热情,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已成为邱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河北美术学院毕业生袁士兴是邱县首批大学生党务(村务)工作者之一,目前是邱城镇后段寨村村委会委员。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他推广“旅游+研学”模式,安排接待小学生农业研学团队近200人,完善乡村民宿提升方案,忙碌而充实。“既能照顾父母,又能为家乡建设出力,两全其美。”袁士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