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围墙”,更拆“心墙”
创始人
2025-11-25 06:45:37
0

(来源:新华日报)

(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顾敏 陈月飞

11月22日晚,第二届省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响,6万多名观众到场观赛。和南京奥体中心一街之隔的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所在的新城大厦,当日一早安保人员就已到位,引导赛事志愿者团队车辆停放;下午,观赛社会车辆开始进入大厦地下车库与地面新能源车位。直到深夜最后一辆车辆安全离场,当日这里共停放社会车辆约400辆次。

“苏超”在南京奥体中心的各个比赛日,这样的开放场景都在上演,这也是江苏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一个侧面。机关食堂节假日接待游客,机关车位让市民错时共享,“拆墙透绿”让机关大院变市民公园……一场打破机关与群众有形壁垒、重构公共资源使用格局的实践,正在全省持续推进。

让“潮汐资源”对接“民生需求”

18时20分,南京龙江片区的交通晚高峰还未结束,省住建厅办公区的入口处已亮起路灯。市民王佳宁驾驶着私家车缓缓驶入,门口保安抬手示意放行,车辆平稳停进指定泊位——王佳宁申请到的这个共享车位,距离她家所在的中青园小区不过5分钟步行路程。

“以前这个点,我还在小区周边绕圈找车位呢。”王佳宁记得,过去每到下班时段,小区周边的路边车位“一位难求”,有时得开到1公里外的金润发商场停车场,再带着孩子、拎着沉重的书包步行回家。

王佳宁的困扰,是不少城市“停车难”的缩影。南京市鼓楼区位于主城区,停车需求与现有泊位存在较大缺口,占道停车、堵门停车、占用绿地停车等乱象,不仅扰乱交通秩序,更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资源使用的“潮汐现象”:工作日人流量大,停车位、活动场地、卫生间等资源利用饱和度普遍超过95%,但夜间、周末及节假日等时段使用率不足30%。

在扬州,另一类民生需求同样突出。每逢节假日,古城扬州游客如潮,“吃饭难”“停车难”严重影响旅游体验。“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扬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顾晓晖回忆,2019年扬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机关大院节假日向游客开放免费车位、机关食堂供应餐饮的举措,深受游客好评。

“一边是群众‘一位难求’,一边是机关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这不符合公共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江苏积极探索实施机关办公院落、机关食堂、停车位等服务设施有序适度向社会群众开放共享。

截至目前,全省党政机关已提供共享停车位9.7万个、庭院绿地40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374个、室外卫生间1160个、机关食堂3.9万平方米,一系列民生痛点在资源共享中得到缓解。

比如,针对“停车难”“充电难”,省级机关在老城区拿出近两成车位供周边居民错时停放;苏州市级机关腾出100个停车位免费向附二院职工开放,置换出医院停车位服务就医群众;南京市推动东部战区总医院和熊猫电子大厦停车资源共享,预约共享泊位150个,该路段高峰通行率提高28%。

如今,江苏正从单一资源共享向多场景、广覆盖的惠民服务延伸。在宿迁,建设大厦附近居民早已习惯到大厦楼下的公共绿地休闲散步。这里原本是封闭的机关庭院,开放后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成了家门口的公园。目前,宿迁市开放改造机关庭院65家,共享单位绿地约56万平方米、停车泊位8000余个、内部卫生间230余处。“主城区超九成机关单位庭院已开放,不仅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还补齐了民生服务短板,受益人群超20万人。”宿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王凯说。

要“开门迎客”更要“宾至如归”

机关办公场所资源向社会开放,绝非简单的“开门迎客”,如何平衡服务民生与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如何解决开放后的安全管理、责任划分等问题,考验着各地的治理智慧。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扬州机关食堂累计接待游客就餐4411人次,提供停车服务1.43万辆次,实现“服务零投诉”。为了让游客宾至如归,扬州在细节上狠下功夫:开放前,机关事务部门会提前改造洗手间、完善指示牌,增设开水供应点和宝宝座椅;食堂菜单根据时令动态调整,清明有青团、国庆有藕粉圆子,既保证营养均衡,又体现淮扬菜特色。今年,扬州还首次引进食品安全快检技术,每日用专业设备对蔬菜、肉类进行检测,从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游客吃的是成本价套餐,但服务标准不能降。”顾晓晖介绍,食堂厨师均是全市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厨师技能比武获奖人员,或从业15年以上且擅长淮扬菜的专业技师。为减少等待时间,食堂采取提前开饭、延后服务的方式,还无偿提供热水、手机充电、杂志借阅等服务。除日常食材检测外,食堂还建立严格的食品留样制度和应急预案。节假日期间安排医护人员值守,提前预判客流、优化取餐流程,避免拥挤混乱。

在宿迁,庭院开放不止于“拆围墙”,更注重功能升级与场景融合。当地以“人进得去,有活动空间,有服务功能”为标准,将单位庭院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融合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椅凳、健身器材、阅览室等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如市交通局院内建设慢行绿道,将单位庭院与迎宾大道绿轴景观有序串联,形成集景观与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游乐场地。

机关庭院开放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是宿迁开放办公资源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王凯介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市城管办制定出台多个管理制度,明确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功能设施、园林绿化等庭院管理标准,编制的《党政机关单位庭院管理规范》成为全省地级市机关事务部门唯一获得立项的省地方标准项目。

南京则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破解停车资源共享的痛点难点。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处处长邓宝兰介绍,2021年10月,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湛江路65号办公院落被确立为共享试点区域,以此为样本专题研究运行管理办法,为全面推开提供政策依据。比如,流程上按照共享停车备案、小程序登记、市民报名等程序形成工作闭环;优化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共享泊位线上开放。

除了市级机关,在宁40多个省级机关也加入停车共享“朋友圈”。省住建厅自2022年8月起,从90余个地面泊位中“挤”出20个用于共享,每月收费150元,不到周边路段路边停车费用的1/3。“周边都是无地下车库的老旧小区,停车需求特别突出,我们响应全省政策主动开放。”省住建厅后勤中心主任李钟介绍,为了规范管理,省住建厅明确了“一次提醒、二次警示、三次取消资格”的规则。“两三年运行下来,没有出现超时停放、乱停乱放的情况,也没发生过安全问题,整体效果超出预期。”

以“资源共享”推动“心灵相通”

在扬州机关食堂的留言簿上,一位游客写道:“政府食堂对外开放,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亲民态度,这样的政府值得信赖。”

这句朴实的评价,道出了党政机关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深层价值——它带来的不仅是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更在无形中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推动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从资源使用效能来看,开放让“沉睡资产”焕发了新活力。院落绿地、停车位等公共部位服务设施的平均使用时段,由10小时提高到18小时以上;机关食堂就餐人次增长30%以上,休息时段停车位使用率达到80%以上,服务设施资源由“工作日保障”转向“全天候服务”。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打破了物理隔离背后的心理隔阂。过去,“门难进”是不少人对机关大院的印象;如今,不少大院“拆墙透绿”,将市民游客请进门,也让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来政府机关办事,经过像公园一样的绿化带,就像串门走亲戚似的,感觉很亲切。”宿迁市民杨女士的心声,正是这种心理距离拉近的生动写照。

如今,这场“开放大院”的实践还在不断深化。在“苏超”赛事期间,全省比赛场馆所在地的设区市、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共协调周边机关、学校等单位开放停车位3.6万多个,并提供免费热水、洗手间、接驳引导等服务。其中,常州在主场赛事期间新增15处共享停车场2355个停车位,距离主赛场步行仅6分钟。

面向未来,各地正围绕群众需求持续谋划下一步举措。宿迁计划依托已开放的机关庭院,适时探索打造寓教一体、公益宣传等示范项目,比如在庭院适当位置设立“手机临时充电角”“法治宣传点”等,为干部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个人服务以及思想文化教育。南京将研究逐步把食堂、绿地、活动场地、卫生设施等共享开放范围由集中办公区拓展到独立办公区,惠及更多群众;把停车便民服务的对象从本地市民扩大到外地游客,缓解热门景区周边停车难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