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钱盈盈) 11月23日晚,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在成都逝世,享年103岁。王火,祖籍江苏如东,1924年7月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是首批报道南京审判与南京大屠杀案的记者之一,抗战胜利后率先采访了身中37刀仍勇敢出庭作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1946年2月,22岁的王火赴南京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审判现场。庭上,李秀英以围巾半掩面庞,毅然作证。庭后,王火主动约访李秀英,以笔名“王公亮”发表《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受审详记》《被污辱与被损害的——记南京大屠杀时的三位死里逃生者》等长篇通讯,揭露日军暴行,以新闻捍卫文明与尊严。
除了新闻纪实,文学创作是王火人生的另一条主线。王火笔耕不辍,从事文学创作八十余载,创作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1985年,王火因救人意外导致左眼失明,在此状态下完成《战争和人》三部曲的写作,作品中塑造的在南京大屠杀中宁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庄嫂,原型正是李秀英。该作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