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王皓
日前,一家拥有34项专利的科技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经营陷入困境,800余万元金融借款面临逾期。通辽市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多元联调机制,统筹协调市法学会、科尔沁区人民法院、金融调解中心等多方力量,对该科技公司及金融机构进行调解,经过多轮沟通协商,金融机构同意为该科技公司办理贷款展期,缓解其短期资金压力。该科技公司也在诉讼调解期间主动偿还了部分贷款,展现履约诚意。该案的成功调解,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现实困难,也守住了金融安全底线,实现了双方共赢。
“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辽市以综治中心为“中枢神经”,规范“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工作流程,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通辽市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部门+网格”全域覆盖的矛盾纠纷接收网格。搭建起的“网上枫桥”留言板微信小程序,提供法律咨询、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群众扫码即可“下单”诉求、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实现“掌上办、随时看、全程督”。200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功能区,吸纳金融、物业、医疗、交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窗受理、首问负责”。将公安非警务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的矛盾纠纷类诉求、信访部门申诉求决事项、法院民事案件先行调解事项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报送的矛盾纠纷,全量导入综治中心进行调处化解。依托网格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基层微治理体系,通过“定时排查、定量研判、定向处置”,主动挖掘邻里纠纷等隐性线索,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事项9379件,排查覆盖率达100%。
在科尔沁区铁路街道民主桥社区,以党小组“政策传导+纠纷攻坚”为主,以网格员“铁脚板”为基础,充分利用楼栋长“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积极探索出了“定网格‘基础单元’促治理管理精细化、定职责‘三角闭环’促协作机制闭环化、定激励‘积分赋能’促队伍活力长效化”的“三定三促”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快速调解,推动社区治理效能、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辽市构建起“智能预诊+精准派单”高效流转体系,聚焦“谁来办、怎么办、办多久”,将诉求细分为18大类153小项,配套责任清单、处置标准,把矛盾纠纷分为“简易、一般、疑难”三类,实现“简易矛盾纠纷马上办、一般矛盾纠纷精准办、疑难矛盾纠纷合力办”。通过“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推动多部门同步发力,实现中心派单、部门接单,事项平均流转时间由1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分流准确率达99.8%。
该市还构建起“四调联动+特色调解”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吸纳法律工作者、行业专家组建“专家库”。建立“政法+X”联动机制,针对复杂矛盾纠纷,开展联席会商,今年已成功化解疑难纠纷19868件。对矛盾纠纷实行“调解+确认”一站式办理,依法化解率达94.24%。推行“受理—流转—办理—督办—反馈”五步闭环工作法,不断建立健全“回访+评估+改进”机制。
从资源整合的“物理变化”到数据赋能的“化学反应”,再到机制创新的“基因重组”,通辽市正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上一篇:G244线小崆峒特大桥全桥贯通
下一篇:苹果公司裁减销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