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玉兰 任爽
寒临大地,雪落吉乡。11月22日,吉林省2025—2026新雪季开板暨第31届吉林雾凇冰雪节正式启幕,松花湖、天定山、长白山等诸多雪场同步“开板”,标志着又一个雪季正式开启。
近年来,吉林多措并举,将大自然馈赠的冷资源转换成高质量发展的热动能,让冰雪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跃迁。
丰富的冰雪资源“家底”
“踩着雪板从山顶飞驰而下,耳边是呼啸的风声,眼前是银装素裹的松涛,感觉棒极了。”来自浙江杭州的资深“雪客”刘清越滑越兴奋。
在位于吉林市的北大湖滑雪场,眼前冰雪运动爱好者们身姿跃动,远处苍莽雪原一眼望不到边,一动一静间,冰雪运动魅力尽显。
粉雪、静风、多山、暖阳,厚实的“家底”让吉林在冰雪经济这条赛道上如鱼得水。据了解,吉林全省共有滑雪场68个,滑雪里程全国排名前十的雪场中,吉林一省便占据三席。
此外,吉林省还是全国唯一的冰雪资源普查试点省份。经普查确认,吉林共有89531个冰雪资源单体,涵盖了冰雪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冰雪活动购品、冰雪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25个亚类和112个基本类型。
近年来,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数据显示,2024—2025雪季,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游客出游总花费2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21%。
“今年我们的预售收入已经达1.5亿元了,相当于上个雪季整体收入的近四成。”北大湖滑雪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科技+冰雪”实现产业升级
滑板溅起飞雪,矫健身姿驰骋、起跳、转体、落地,彩色的滑雪服和皑皑白雪碰撞出激情与“火花”。手机“叮”的一声,AI剪辑视频自动生成滑雪大片。这是长春博力科技在万峰通化滑雪场测试完成的“智能滑雪视频系统”。
“科技+冰雪”正在白山吉水间创造无限可能性。
提升速度的雪鞋、防撞滑雪头盔、能实时监测数据并导航的滑雪眼镜……在长春市长新创谷数智化冰雪装备科创示范中心,本土研发的冰雪装备件件充满“黑科技”。
“以这款鞋垫为例,传统雪靴尺码标准化,脚型适配度低,通过我们的个性化鞋垫生成系统,可以轻松完成定制。”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俊一介绍,该系统目前已经为国家短道速滑队、越野滑雪队等多名运动员提供了定制服务。该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发力,重点开发数智化装备。“未来我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冰雪装备提供商。”刘俊一说。
防寒服、碳纤维滑雪板、冰刀、头盔、防切割服、雪地全地形车、雪地摩托、模拟智能滑雪机……一批本土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正在壮大。2025年,吉林出台培育冰雪装备器材实施方案,在研发投入、产业规模、产品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新业态催生新变化
“底层用密度较高的雪压实,上层铺10~15厘米的松软雪层,提升滑行舒适度。我们要实时监测雪道硬度,用雪质检测仪测量雪的密度,根据滑雪人数和天气变化,每天补雪2~3次。”在松花湖雪场,造雪师朱宇超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工作日常。
随着吉林冰雪产业的不断更新升级,造雪师、滑雪巡救员、雪道规划师、冰鞋维修师等一批冰雪产业新工种,成了吉林当地不少人的职业新选择。
冰雪产业给吉林带来的新变化,还不止于此。在吉林,除了体育,冰雪还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
新雪季来临,以“雾凇之都·滑雪天堂”闻名遐迩的吉林市,持续围绕“大东山水迎天下”城市主题,进一步升级“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推出涵盖十大方面、40个类别、共计60项文旅产品;长春市则紧扣“学滑雪 到长春”与“冰雪新天地 粉雪嘉年华”两大主题,以第29届长春冰雪节为主线,将陆续推出超过200项特色冰雪活动;长白山依托“长白天下雪”核心品牌,开展第七届长白山粉雪节系列活动,全方位点燃游客的冰雪热情……
“雪季中吉林将有一批雾凇漂流、雪原穿越、梦幻旅拍、沐雪温泉、冰雪研学等冰雪新产品、新玩法投入运营,全面构建‘传统景区+新兴业态’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介绍。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5日 10版)
[ 责编:张倩 ]
上一篇:神二十二飞船计划25日发射
下一篇:文化融合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