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东讯 (记者 陈晨) “‘十四五’以来,海东市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已成功打造国家级油菜‘夏繁’基地、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基地和4个‘寿光模式’蔬菜示范点,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将高原农业的潜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实力。”11月19日,海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海东市建成21个百亩以上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出口冷凉蔬菜10382.7吨,产值6246.97万元。
同时,海东立足高原生态禀赋,培育出1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46个绿色有机认证基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利用黄河水域发展冷水鱼养殖,建成6家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存量达60万尾,“黄河循鳟”成为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平安区在高原富硒地养殖罗氏沼虾,采用循环水养殖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冷水域养热虾”,绘就“山上牛羊、水中鱼虾、林下禽畜”立体养殖画卷。
海东通过培育多元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累计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6家,规范经营合作社3926家,家庭农牧场1338家,培育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示范带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持续增强输出能力。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切实摸清集体家底,为深化农村改革奠定基础;开展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精心组织实施“村财乡管”突击战,筑牢“微小权利”篱笆,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戏”暖大凉山
下一篇:创意奔涌,文艺舞台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