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2025年第46周第883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
发烧、疲倦、流鼻涕、肌肉酸痛……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会认为是得了流感。其实,有种可能致命的疾病也会有类似表现——心肌炎。
感冒和心肌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病毒会攻击心脏?《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综合专家观点,为你一一解答。
感冒后劳累可能诱发心肌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赵慧强介绍,急性心肌炎是一种突发的心肌炎症性损伤,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因为此时病毒活跃、传染性强,同时室内外温差大,人体抵抗力较弱。
急性心肌炎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感染源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等,高危人群为20~40岁男性。多数患者发病前会出现发热、咽痛、腹泻等表现,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暴发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最重的一种,其特点就是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很快会出现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风险达80%以上。
数据显示,约4%的病毒感染可能会侵犯心脏,我国每年约发生5万例暴发性心肌炎。它不只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老年人和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发病的关键在于心脏受到侵犯后没有充分“休息”,难以调动免疫系统抵抗病毒并完成修复,若此时继续劳累或剧烈运动,诱发暴发性心肌炎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心肌炎会“伪装”成感冒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心肌炎是感冒“拖出来”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清海表示,这其实不对。
孙清海表示,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早期暴发性心肌炎通常有两个“苗头”。
★在前驱症状期
暴发性心肌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发热、乏力、鼻塞、流涕等,症状可持续3~5天,多被患者忽视,却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线索。在这个阶段,患者应尽快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心肌受损、心脏功能下降阶段
此时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悸、呼吸困难等。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要住院观察以监测心脏功能,并可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疗法等,严重者可能还需要机械支持或其他高级医疗干预。
怎么防住心肌炎侵袭
张海澄提醒,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特别是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冬季,应积极采取各类预防措施,避免被病毒攻击。
避免感染
科学预防是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关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熊福介绍,在人群密集场所,应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能增强针对性防护效果。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若家中有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要多开窗通风,接触患者分泌物后及时清洁手部。
提高抵抗力
近期为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平时要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这些都能为抵抗力“加分”。
及时治疗
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不必要的熬夜;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建议就医排查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来源:生命时报
下一篇:Monad 主网已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