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新闻网)
“早改能多补,贷款还有贴息补助,村书记帮我算清账后,我家决定尽快‘木改钢’。”11月17日,辽长渔61067号船主来到长海县瓜皮村委会,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提交了“木改钢”申请。当下我省各地聚焦渔业安全生产与产业升级,多措并举推进渔船“木改钢”工作,助力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渔船本质安全水平。
大连市长海县瓜皮村党总支书记宁时海(左二)和辽长渔61067船主(右二)细算“木改钢”的经济账和安全账。
大连市在执行现有补助基础上增设阶段性奖励,同时推出贷款贴息补助。为让政策红利快速直达,相关部门开展全方位宣传解读,将贴息标准、申请流程、补助范围等核心信息梳理成“明白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渔港码头、渔村社区“面对面”讲解,并为有意愿的渔民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手把手指导申报流程。通过线上宣讲、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渔民清晰了解“木改钢”带来的安全保障与长远效益。截至11月23日,已有693个渔船主体表达了于2026年前进行更新改造的意愿,1142个主体有减船转产意愿。
大连市将“木改钢”核心信息梳理成“明白纸”方便政策红利快速直达。
初冬的东港锦江码头,中国农业银行东港市支行的工作人员登上一艘艘渔船,与船主们攀谈,手里拿着宣传册,耐心解答问题。“这个‘渔民安心贷’,就是专门支持咱们‘木改钢’的,利率有优惠!”这样的场景正在丹东市多个渔港上演。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船安全本质水平提升,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与补助标准,聚焦淘汰更新、设备升级、智能监管三大任务。计划3年内累计更新改造渔船166艘,减船转产渔船895艘,覆盖5个县(市)区。连日来,丹东已协调中国农业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针对渔船更新改造推出“渔民安心贷”“渔船贷”等14种金融产品。11月22日,经过前期宣传发动、政策供给、金融支持等系列“组合拳”,丹东已集中拆解一批减船转产、更新改造老旧渔船,“木改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锦州市积极推进海洋渔船更新改造与减船转产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并组织凌海市、经开区基层干部入户走访,深入调研渔民改造意愿,宣传相关政策。截至11月23日,全市现有204艘木质渔船中,已有87艘明确表达了“木改钢”意向。针对渔民普遍关心的资金压力问题,市政府与农发行、农商行等7家金融机构对接,组织召开6次银渔对接会,搭建融资桥梁,探讨具体贷款方案,并筛选国有公司作为平台,具体推进授信及贷款程序。下一步,锦州将建立“一船一策”台账,联动银行开通绿色通道;针对暂无意愿的渔船,进行分类施策,通过专项贷款解决资金困难,通过入户宣讲消除政策疑虑,并安排专人每周跟进,全力推动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锦州经开区渔人码头,面向渔民的“木改钢”安全政策宣讲火热进行。
营口市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渔村、码头和渔民家中,围绕渔船“木改钢”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奖补政策。通过提高补贴标准,鼓励渔民采取合作等方式推进“木改钢”工作。组织人员进驻造船企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保障钢材等主要生产物资供应稳定。与江苏及大连等地船企对接,精选出多种优质船型供渔民挑选。持续加强“木改钢”奖补政策宣传、落实,推动银行专项贷款落地见效,解决渔民后顾之忧。
盘锦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海洋捕捞渔船“木改钢”更新改造工作。市、区(县)农业农村部门、渔业协会与渔民进行座谈、宣传、动员,渔船包保人一对一入户向广大渔民宣传老旧渔船作业危险性及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支持政策,重点针对老旧、木质渔船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渔民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向渔民推荐船长12米以下1种船型、12米以上3种船型,引导渔民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渔业安全生产能力。渔业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沟通会商,搭建渔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渔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供需匹配,设计适合渔民“木改钢”的金融产品。
葫芦岛市以政策扶持+金融赋能+监管保障的组合拳,让渔民出海更安心、增收更有力。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专班,制定市级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奖励补助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渔船更新改造工作,推出阶梯递减奖励和贷款贴息政策,搭配“财政补贴+金融信贷”支持体系,对国家数据库登记在册的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费用最高补贴可达造船费用的30%,根据渔船长度分档设定补助上限,最高可达100万元。信用贷、抵押贷灵活适配,解决渔民资金缺口。为保障渔民作业安全,葫芦岛制定渔船智能化服务系统补贴标准。截至11月中旬,全市累计投放渔船建造贷款1.95亿元,按照规划,葫芦岛将推进“一船一策”精准攻坚,针对老旧木船、小型渔船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同步提升船舶修造企业技术水平,到2028年实现渔船应改尽改。
(辽宁日报 记者于雅坤、李曼、白复海、佟利德、刘永安、孟祥畔)
责任编辑:钱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