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日前,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社区科普赋能基层治理主流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淄博,深入多个社区,从居民日常生活场景中,感受科普赋能社区治理的强劲力量。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院上村的科普广场,不仅是周边居民的休闲场所,更是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广场的角角落落都布设了科普设施。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海说:“我们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在广场上讲解反邪教、防非法集资的知识,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提醒大家。”
院上村的实践,是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系统推动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以科普为支点,撬动社区(村)治理效能提升,探索出一条“科学普及”与“基层善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 科普与治理“同频共振”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科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5年6月,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科学进社区·科普惠万家”工作品牌,推动科普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
“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打破科普是科协‘一家之事’的传统观念,将其确立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政策引领下,一套“省级资源库-县区配送枢纽-社区分配中心”的三级资源流通体系逐步构建,部门协同、资源下沉渐成常态。
在淄博市,这套机制落地为“市级统筹引领、部门协同联动、全域精准发力”的工作格局。淄博市推动建立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科普治理架构,全市491个镇(街道)及下辖村全部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科普干事,将科普工作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末梢。
阵地“活”起来 打造“没有围墙的科普大学”
政策有了,科普在哪进行?在山东,让科普阵地“无处不在”。
张店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跃山说:“我们结合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在新建或改建的游园中同步布局科普设施。居民散步、遛弯时,抬头就能学到知识。”这种“寓科普于景”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场馆的时空限制,打造了一座座“没有围墙的科普大学”。
时空限制的打破,让科普有了更多的前沿阵地,工作成效大幅提升。“我们打破‘室内馆’局限,提出‘室内变户外、固定变开放’的思路,联合多个部门撬动2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由气象科普示范园、消防主题公园、人防知识园等‘八园两场’构成的科普广场集群,年接待群众超10万人次。”张店区车站街道齐林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丽美说。
而在张店区和平街道通济花园社区,“院士路”为社区居民所津津乐道。社区内的这条主路,绿化带里安放了淄博籍科学家的展牌,吸引社区居民驻足。小广场上,还有感应花朵、力学转盘等互动器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科学奥秘。在潜移默化中,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建强品牌矩阵 全域“百花齐放”
在省级品牌“科学进社区·科普惠万家”的引领下,山东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有特色的子品牌,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甚至“一社区多品”的生动局面。
张店区的“社区科普大学”年授课900余场,覆盖5万余人次,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区县。沂源县打造的“源小科”新媒体矩阵,发布科普内容120期,其原创科普剧《社区谣言粉碎机》荣获全市一等奖。高青县的“银龄数字课堂”“亲子科学工坊”五年开展活动800余场,深入人心。
这些品牌活动不仅传播了知识,更凝聚了人心。博山区各类科普文体队伍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经济开发区盛世康城社区的居民治理满意度提升至92%。科普,正从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演变为一个凝聚社区共识、激发居民参与感的共建共享过程。
当垃圾分类成为孩子们的趣味游戏,当反诈知识融入老人的家长里短,当科学家精神在社区路牌上熠熠生辉……科普,便已超越了知识本身,成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治理力量。山东以科普赋能基层治理的探索证明,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正如张店区科苑街道泰苑社区居民杜亮所说:“科普,真的让生活更好了。”
在齐鲁大地的万千社区中,科普正以一种柔软而坚定的力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区的治理生态,为新时代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下注脚生动、群众满意的“山东答卷”。(闫聪)
编辑:幸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