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银行,能撼动传统金融巨头吗?
创始人
2025-11-24 19:41:04
0

©读懂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说起今年的最大投资机会,链上金融肯定占有一席之地。以Circle、Figure、Robinhood为代表的链上金融新贵,股价巅峰时大都享受过“百倍市梦率”的追捧。

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估值,是因为在很多投资人眼中,链上金融有潜力挑战甚至颠覆传统金融体系,相关的链上资产未来也可能取代如今的金融巨头。

那么,链上金融真的能做到吗?SoFi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SoFi起步于校园P2P业务,之后逐步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成功拿下了美国全国性银行牌照。尽管这几年发展迅猛,但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SoFi还是不能和与传统金融巨头相提并论。

而挑战巨头最好的方式,往往是开辟新战场。今年11月,SoFi向所有零售客户开放了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并计划在明年推出自有稳定币。它由此成为全美唯一一家持有全国性银行牌照、并全面开展加密业务的银行。

首家加密银行诞生,它能撼动传统金融巨头吗?

/ 01 /

从学生贷到加密银行

SoFi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段“不走寻常路”的逆袭。

当大多数P2P平台热衷于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时,它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子,用低利率服务高信用人群,做“精品版P2P”。

2011年,中国的P2P正遍地开花,而斯坦福校园里,四个MBA学生拉上校友,凑了200万美元,借给40个同学做学费。这就是SoFi的第一笔业务。这笔业务反映了其早期的业务逻辑:名校圈子+社交信任,极大降低了违约风险。

数据说明一切:SoFi把学生贷款利率压到5.99%,低于联邦贷款的6.8%和私人银行的10%;同时坏账率仅有0.3%,远低于全美平均的11.8%。

学生贷站稳后,SoFi顺势杀入个人贷款和房贷市场。如今,个人贷款已贡献其贷款业务的七成。但SoFi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一站式数字金融生态系统,通过交叉销售多种产品,最大化客户终身价值。

2021年,SoFi拿下美国全国性银行牌照,成为关键转折点。从此,它从一家单纯的贷款公司,升级为覆盖“存、花、借、投”全需求的金融超市。

目前,这家“金融超市”主要靠三大业务支撑:

一是借贷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学生贷款、房屋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三季度营收实现4.81亿美元 (占总营收~51%),是当前的现金牛业务。

二是金融业务,包括银行账户管理费、信用卡交换费、投资经纪费及LPB业务手续费等

营收约 4.20亿美元,同比增长76%,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不过从过去几个季度看,金融业务板块中,增长最快,占比最多的是LPB(类似助贷)业务中获得的贷款发起费和推荐费。说明金融业务中仍很大程度上依赖助贷业务的发展。

三是,技术平台业务,既向B端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三季度营收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规模和增速仍待进一步释放。

虽然SoFi整体业务发展顺风顺风,但纵观其储蓄、投资、贷款、信用卡等等每项业务,都面临着富国银行、摩根大通、Robinhood、嘉信理财等传统金融巨头的竞争。

而从过去的商业规律看,挑战旧巨头最好的方式,就是开辟新战场。于是,SoFi这个月向所有零售用户开放了加密货币交易,并计划明年推出自有稳定币。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家数字银行,而是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加密银行”。

首家加密银行,能不能撼动传统金融巨头?

/ 02 /

短期竞争焦点在投资端

升级成加密银行后,SoFi对传统金融巨头有哪些影响,还要从SoFi自己的业务逻辑说起。

虽然头顶美国全国性银行牌照,但从业务构成看,SoFi 的更像一家以零售业务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公司,而非全面铺开的传统银行。

换句话说,在对公贷款等领域,SoFi 并不会直接挑战银行巨头。这背后有两层原因:

一来,SoFi因为获得牌照较晚,吸储主要靠高利率,目前SoFi 向储户支付高达 4.5%的年化收益率。这意味着只有高息差的零售业务才可以覆盖储户的高利率。再者,SoFi作为线上银行,缺少线下网点,也不利于对公业务的开展。

所以,SoFi 与银行巨头的战火,明确聚焦于零售业务。而在零售业务的较量中,“交叉销售的产品数量”是衡量用户黏性与深度的关键指标。

目前SoFi每客户使用的产品数量连续四年停留在1.46个,而传统银行巨头每客户使用的产品数量是3- 5个。这个差距清晰表明,尽管 SoFi 增长迅猛,但在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次上线的加密交易服务,正是SoFi为破局准备的一枚差异化棋子。理论上,它能带来双重好处:

首先,凭借“银行级加密交易”这个独有卖点,从其他平台吸引增量用户和资金;其次,加密业务本身佣金率更高,以 Robinhood 为例,其加密货币交易费率超过 0.376%,远高于股票交易的 0.016%,一旦起量,将成为SoFi可观的新增长点。

不过,SoFi 开展加密业务的竞争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有利的是,市场调研显示,约60%的加密货币持有者确实更倾向于通过持牌银行进行交易,这份“信任溢价”是 SoFi 的独特优势。

但挑战在于,加密交易业务具有显著的头部效应,龙头平台在流动性、用户习惯上优势巨大,SoFi交易业务市场份额有限,最终能拿到多少加密货币交易份额也有很大疑问。

相比基础的加密资产交易,SoFi 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于自有稳定币的发行。这一步若能走通,将可能深刻金融格局。

/ 03 /

分发权大于发行权,更大看点在SoFi USD

SoFi 的野心远不止于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其正在开发一种名为“SoFi USD”、由美元储备一对一支持的稳定币。而自有稳定币正是SoFi 最具想象力的业务。

一些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的载体未来有可能挑战乃至颠覆法币体系。愿景这么诱人,稳定币自然不缺供给——截至2025年9月,全球稳定币种类已超过200种。

既然市场上已经有这么多稳定币,SoFi 发行的 SoFi USD 还有什么机会?答案藏在稳定币产业的趋势演变中。

加密研究机构 Delphi 近期发布了一篇题为《Apps and Chains, Not Issuers》的报告,其中指出了一个关键转折:谁发行稳定币不再重要,谁掌握分发权才是王道。

Delphi 指出,稳定币的市值增长逻辑已经改变。上一周期主要由发行方推动,而未来,更多市场份额将流向具备强大分发能力的应用平台。

从 Circle 与 Coinbase 的合作关系中,也能看出“分发权大于发行权”的逻辑:Coinbase 不仅从 Circle 的 USDC 储备中获得50%的剩余收益,还独占其在平台上所有 USDC 的全部收益。

“分发权大于发行权”并不难理解。如今稳定币的发行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稳定币代工厂”——这类机构专门为企业提供稳定币发行、管理和运营的后台服务,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只做幕后支持。

代工厂东都有了,稳定币的供给只会越来越多。而当供给过剩时,谁能把稳定币推向主流场景,谁就掌握话语权。因此,越来越多拥有流量的平台开始推出自己的稳定币,比如加密货币钱包 MetaMask 就在近期推出了原生稳定币 mUSD。

在这场分发平台的竞争中,SoFi 有一个绝大多数对手不具备的“优势”:它是唯一拥有完整美国全国性银行牌照的玩家。这为其带来两大核心优势:

一是监管合规带来的信任溢价。海外投资者认为,“市面上多数稳定币的储备金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期限或信用风险,始终是个问号。而由受监管银行发行的稳定币,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

更关键的是,SoFi 的分发场景远优于其他平台。其它分发渠道场景多以交易为主。而 SoFi 作为受监管的全国性银行,有望将稳定币融入支付、借贷等空间更广的现实金融场景。目前 SoFi 正在尝试将加密货币整合进其核心借贷与支付产品中。

能否在传统银行巨头尚未完全入场的窗口期,抢占到可观的自有稳定币份额,将很大程度上决定 SoFi 的价值,甚至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