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落下帷幕。149亿元的意向交易与签约金额、1500余家企业参展、12万观众人次参与……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不仅是长三角文化产业硬核实力的彰显,更勾勒出“文体商旅展”深度融合的清晰路径,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本届文博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主题,构建“1+6”展览新体系,让8万平方米的展厅成为文化创新的“试验场”与产业合作的“连接器”。展会期间共举办17场主题峰会、9场经贸对接会和10场招商推介会,邀约专业观众约2万人次、参观团组238个。本届文博会在 “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全面升级:从“文化+科技”的技术突破,到“文体商旅”的场景联动,再到“区域协同”的高效联动,长三角文化产业的聚合效应被充分激活。
“文化+科技”的碰撞,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上海临港的“触碰未来”MR“云游”大足石刻,让观众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江苏带来的全球首款支持HDR10的AR眼镜“雷鸟Air4”,为文化内容提供沉浸式传播载体;浙江展区的宇树科技机器狗互动与昆虫世界VR体验,将技术趣味与科普价值融为一体。这些创新实践并非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形成了可落地的产业模式:上海文广集团“慎余里”光影秀、上影集团《浪浪山小妖怪》的AIGC探索,已成为文化IP数字化开发的成功案例。
以特色IP为支点,“文体商旅展”的融合场景更具烟火气与消费力。上海推出的《长三角畅游护照》联动全域150个景区景点及演出剧目,将展会流量直接转化为文旅消费;江苏“苏超”足球赛事IP衍生出百余种文创产品,实现“赛事热度—文化传播—商业变现”的闭环;浙江绍兴的“猹”玩偶、黄酒奶茶等文创产品,以年轻化表达让鲁迅文化走进大众生活;安徽展区的瞻淇鱼灯巡游与“超级皖”美食展台相映成趣,非遗技艺与地方风味共同构成“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符号。这种“各展所长、互补联动”的格局,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
作为数字时代催生的文化新形态,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组成的“长三角文化新三样”,在本届文博会上成为彰显产业活力的核心增长极。三者既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又契合年轻群体需求,共同重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新生态,更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学领域,阅文集团的“人气角色塔”勾勒IP发展脉络,《诡秘之主》等IP通过影视、动漫等全产业链开发释放价值;网络影视剧赛道,阅文、七猫的短剧爆款频出;江苏新华报业的AI制作平台可降低80%成本,上海报业集团的数字人技术提升创作效率;网络游戏板块,米哈游《流光拾遗之旅》用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复刻《原神》元素,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组》联动傩戏文化,征途IP的“中国文化守护计划”让非遗走进虚拟世界,《黑神话:悟空》更以文化创新带热古建筑游,实现“游戏+文旅”的跨界赋能。
外省展团同样精彩纷呈,云南、内蒙古、吉林、贵州、新疆阿克苏、山西临汾等地携特色文化产品亮相,让观众“一站式云游全国”。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古镇新生态:跨界融合创新展区”成为现象级亮点,携手顶度集团等机构以“古镇文旅新物种”为主题,为“文体商旅”融合提供了新样本。乌镇、濮院、盐官等长三角古镇,与贵州乌江寨、山东明水古城等省外案例组团亮相,通过“古镇+艺术”“古镇+数字科技”等具象化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古镇转型的多元路径,上海枫泾古镇、山西太原古县城等多地参展则进一步呈现了古镇旅游的丰富性。作为全球首个“古镇+”专题平台,该板块以“展览+论坛+沙龙”形式,汇聚23家古镇管理单位、250余家头部企业及陈向宏、马寅等行业大咖,聚焦古镇从“门票经济”到“沉浸式体验+复合型消费”的转型。阿那亚年运营收入破30亿元、陶溪川吸引超3万名青年创客、乌镇以文化IP实现游客量逆势增长等实践分享,为古镇文旅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破界”思路。
展会的价值不仅在于现场的热闹,更在于构建起长效合作的产业生态。本届文博会17场主题峰会、9场经贸对接会精准链接供需两端。文博会平台牵引效应显著,数据显示,本届文博会达成江苏省签约项目38个,金额超百亿元;浙江省文化“新三样”产业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重大项目30个,共计金额40.15亿元。云南省签约项目3个,金额达1661万元,彰显出文博会作为区域文化产业“催化剂”的强大功能。云南、内蒙古等外省展团的加入,更让长三角文博会从区域平台升级为全国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枢纽。
文博会虽已落幕,但长三角文化融合发展的势头不会停。从“1+6”的全新展览格局,到126场涵盖产业峰会、经贸对接乃至现场演出的各类活动;从重磅首发的文化赋能型产品《长三角畅游护照》,到汇聚近千种美食、上万件文创的“文化消费嘉年华”,第六届长三角文博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而是全面展现长三角地区如何深化文化传承、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并以此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从“新三样”的数字创新到古镇的业态重构,从IP的商业转化到区域的协同联动,本届文博会呈现的多元融合路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长三角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