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1月24日,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举行。叶兆言《璩家花园》、麦家《人间信》、鬼子《买话》、林森《乌云之光》、杨遥《美声唱法》、张翎《种植记忆》、朱山坡《一个夜晚,有贼来访》、汤成难《他们将骑鹤而去》、鲁敏《寻烬》、鲍尔吉·原野《万物凝视》、袁凌《我的皮村兄妹(节选)》、陈先发《了忽焉》、育邦《育邦的诗》、伍倩《母亲的悬崖》等14位作家及其作品分获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新人奖等奖项。
据悉,“十月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多年以来,“十月文学奖”嘉奖了王蒙、贾平凹、刘心武、莫言、海子、梁晓声、冯骥才等众多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家和诗人,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文坛上赢得了赞誉。
以下为第21届“十月文学奖”获奖作品及授奖辞:
(按发表时间顺序)
长篇小说奖
《璩家花园》叶兆言
《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1期
这是1949 年之后的“南京传”,延续了叶兆言“秦淮三部曲”等作品的一贯言说旨趣与深情。小说以“璩家花园”这一城市历史街区为叙事空间,讲述居民天井七十余年人生史,描绘当代南京市井生活人物群像。它是一部云淡风轻、特别隐忍的当代史,作家跳脱启蒙者受难的叙事窠臼,以谑笔承接生活的悲与欢,既有小说之趣,又得史实之正。“天井”之名亦别有深意,它是基于空间的诗学想象,更是作家对叙事权力的温柔解构,一孔开凿于宏大历史的“透气之眼”。
《人间信》麦家
《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2期
《人间信》再现麦家作品擅写心理的特色,通过钟表般的结构布局、细密的叙述语言,以引人深思的家族故事,呈现复杂、幽微的历史与人性。对于父子关系这一文学母题,小说显示出人类学般的精密洞察力。在锚定的时空坐标里,小说令人信服地呈现了“举报亲人”这一行为的心理基础、伦理悖论和当代历史逻辑,且贡献了“潦坯”这一中国文学中全新的人物类型。在文学史的征途里,麦家以冷峻而悲悯的思考,接续且超越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未尽的精神旅程。
《买话》鬼子
《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2期
在《买话》中,刘耳试图通过“买话”恢复与故乡、与他人、与自我之间断裂已久的联系,将“返乡之困”写得深透而诚恳。作家鬼子将一个看似简单的返乡故事,处理成一场关于羞耻、记忆、伦理与言说权的文学探索,展现了他对当代城乡精神断裂的敏锐体察。作品扎根乡村现实,兼具细腻的地方性观察与精准的结构调度,将戏剧逻辑引入小说叙述,使其既具现实厚度,也具象征力量,是当代返乡叙事中兼具思想纵深与艺术成熟度的力作。
中篇小说奖
《乌云之光》林森
《十月》2024年第2期
在《乌云之光》中,作家启用丰富的代际经验,将青春与武侠、海岛小镇与远方、集体创伤与个人命运交织互文。主人公他乡偶遇故人“老沈”,拾掇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记忆残卷。遗失的《破城谱》是故事的提喻,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人物们都在寻求人生困局的“破城”。正是叙事带领这代青年跨越时代、抵抗庸常、驶向彼岸,就如光穿越乌云的缝隙,照亮我们内心深处沉没的“古瓷”。
《美声唱法》杨遥
《十月》2024年第4期
《美声唱法》以“声息”与“光影”为双重线索,以细腻的蒙太奇手法,将个体命运嵌入城市变迁史。从煤烟弥漫的工业厂区到灯火通明的柳巷夜市,从纸质刊物的衰落到短视频的狂欢,龙城的每块砖瓦都铭刻着理想主义者的悲欢。作品以克制而诗意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图谱。
《种植记忆》张翎
《十月》2024年第5期
《种植记忆》闯入科技、人性与历史的交叉地带,为当代文学开辟一片充满张力的思想试验田。失忆女孩“种植记忆”修复自我的过程,将科技革新、创伤疗愈与伦理困境错综交织。小说回应了AI时代普遍存在的“我是谁”的精神焦虑,是一部探寻生命认知和精神重构的心灵之作。南越雨林、纽约科技中心等全球情境,昭示着爱与救赎仍是赛博格时代的人类共同命题。
短篇小说奖
《一个夜晚,有贼来访》朱山坡
《十月》2024年第4期
《一个夜晚,有贼来访》在尺幅之内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女主人公在与贼的周旋中,以宽容、理解、友好赢得了对方的信任,达成了共识。面对贼的反悔,她又表现出了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决绝。贼的角色着墨不多,其本性之善却令人动容,意料之外的死亡更让人唏嘘不已。《一个夜晚,有贼来访》语言朴实灵动,情节波澜起伏,叙述准确干净,显示了朱山坡作为优秀小说家的不凡功力。
《他们将骑鹤而去》汤成难
《十月》2024年第4期
《他们将骑鹤而去》以死亡为表象,实则叩问生命与传统的尊严。小说以最后的“八仙”老榆木的视角,还原传统乡土丧仪的细节变迁,在平常悲喜中呈现中国人的生死观。冷静克制的叙事语言蕴含灼人的情感张力。屋顶“旧梁”、通洋河“瘦水”等意向暗示生命的速朽;老榆木“掌彩”唱词中盘旋的“白鹤”,则赋予死亡以诗意与神性。汤成难以白描之笔,为消逝的人及传统谱一曲沉郁挽歌。
《寻烬》鲁敏
《十月》2024年第5期
故事从灰烬中启程。人物在桥头大市场火灾后,回到已成废墟的319号铺面,寻找遗失已久的童年“珍宝”。桥头大市场变成一种文学怀旧装置,见证实体消费时代的登场与谢幕,也见证业主父子的命运变迁。小说缓慢堆积余烬尚温之时“内心的孤寂”,又不时闪回青春期的迷茫无措。作家用齿轮般咬合的叙事记录时代的拐点,营造出多维且复杂的文学世界。
散文奖
《万物凝视》鲍尔吉·原野
《十月》2024年第1期
《万物凝视》是一则拟人化书信体的生态寓言,作家模拟蝴蝶、波斯菊、野蜜蜂、土拨鼠等生灵的通信,编织出一张万物有灵的草原星图。这并非简单的童话仿写,而是让诗意的想象瓦解人类中心的叙事霸权,展开对自然伦理的亲切叩问。蒙古族文学的绚烂意象与现代生态主义的冷峻思考,带来人与自然多声部合奏的复调叙事。
《我的皮村兄妹(节选)》袁凌
《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3期
《我的皮村兄妹》对皮村文学小组诸位成员的人生故事展开全景式描绘,也是对当下劳动者文学、“新工人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文学的照耀下,于各自的困境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似世间的盐。家政女工、月嫂、库房保管员、看门人,他们是被访者、工友,也是因文学而集聚的创作者,他们掺杂困顿与新生、琐碎与传奇的人生故事,与袁凌的转述构成不无奇特的双重叙事。
诗歌奖
《了忽焉》陈先发
《十月》2024年第1期
陈先发的长诗新作《了忽焉》以安徽亳州的曹操宗族墓室出土的八块砖上留下的砖刻文字作为书写对象,飞扬想象,再造了被历史案卷遮蔽的底层存在真相。诗人无意于对无名的书写者做严谨的历史学“还魂”,以表达一个后代人的悲悯,而是从现实世界的“我”分身出去无数个精神性的、美学意义上的“我”,来重新发现和思考淹没于历史中的现实,从而赋予了“八块砖”属于汉语诗歌的当代逻辑。
《育邦的诗》育邦
《十月》2024年第2期
《育邦的诗》有高古之意,却并非风雅的拟古,而是以现代眼光对时间深处人和事的深度凝视和审度。用最简洁干净的文字去擦亮和还原其真相,寻觅和呈现其与现代人心境的契合与共鸣。他把自己的诗安置在物我之间,让读者看到其间的荒芜和茂密,以及写作者内心的持久振荡和回声。
新人奖
《母亲的悬崖》伍倩
《十月》2024年第2期
在《母亲的悬崖》中,一种我们所知的生存困境被推到了边界线上。一位母亲因为选择生下并坚持抚养智障女儿,承受了如潮水般从未停止、并且越来越强烈的痛苦。小说并未给我们提供廉价的希望,却在对绝望的极致描绘中暗藏力量。女主角蒋佳兰最终与女儿“一起开花花”的场景,以荒诞的形式宣告了爱的超越性——即便生命残缺,母女仍能在相互凝视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原标题:《叶兆言、麦家等14位作家斩获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
栏目主编:江胜信 文字编辑:李扬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