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格林美跌2.36%,成交额14.98亿元,换手率3.95%,总市值381.11亿元。
异动分析
金属钴+稀土永磁+金属镍+固废处理+金属回收
1、2025年半年报,2025 年上半年, 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含参股产能) 自产钴金属 3,667 吨, 同比增长 125%,有效对冲刚果(金) 长达 6 个月的钴禁运, 满足了全球钴产品的核心供应, 捍卫公司在全球钴原料禁运这一“黑天鹅”事件背景下的公司市场信誉。
2、2019年6月14日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废旧稀土发光产品回收利用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已建立了废旧稀土发光产品自动化高效清洁拆解及稀土荧光粉收集产业示范线,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稀土发光产品回收利用关键技术
3、2024年11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镍、钴、钨回收企业,未来将主要针对稀有(锂、钴、镍)、稀贵(金银)、稀土、稀散(镓锗铟)等金属进行回收。
4、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产业链延伸到新能源汽车和危废处置领域;2017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营收52.21亿元,占比48.55%。
5、根据2023年8月2日互动易:镓回收方面,公司多年来进行技术开发,已经掌握从电子废弃物与含镓废料中回收镓的技术,正在建设规模化回收产线,积极把握镓金属红利。锗回收方面,主要由格林美下属公司从事锗金属回收业务,目前年产40金吨锗金属产品,是世界头部的锗回收企业。主要产品有高纯氧化锗、还原锗锭(锗粉)、区熔锗锭、锗单晶、锗晶片;此外,公司还在积极开发铟与稀土的回收技术。未来,公司将利用公司在回收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回收体系,成为锗镓铟等稀散稀缺金属资源回收的全球优势公司。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1.37亿,占比0.09%,行业排名103/106,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5.61亿,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 主力净流入 | -1.37亿 | -5.05亿 | -7.23亿 | -7.48亿 | -13.61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10.45亿,占总成交额的9.93%。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8.23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8.23元,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7.24,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旺社区宝兴路88号星通大厦43楼,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46楼,成立日期2001年12月28日,上市日期2010年1月22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废弃钴镍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钴镍粉体材料与塑木型材的生产、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三元前驱体38.70%,镍资源(MHP、镍板)15.73%,四氧化三钴12.28%,贸易及其他8.35%,正极材料7.26%,钴回收业务(钴粉、钴片等)6.74%,钨资源回收利用业务(APT、碳化钨粉等)6.01%,动力锂电池综合利用3.06%,报废汽车综合利用1.87%。
格林美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金属、汽车拆解、钴镍、稀土永磁、稀缺资源等。
截至11月10日,格林美股东户数42.61万,较上期增加0.12%;人均流通股11936股,较上期减少0.09%。2025年1月-9月,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274.98亿元,同比增长10.55%;归母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22.66%。
分红方面,格林美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2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02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格林美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11亿股,相比上期减少1452.45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7459.7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49.17万股。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5275.94万股,为新进股东。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516150)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3977.75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094.67万股。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159796)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673.43万股,为新进股东。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501057)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474.00万股,相比上期减少794.41万股。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161028)位居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118.9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01.84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