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市场监管局在辖区内全面推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互联网+AI监管”新模式,通过指导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关键点位安装可视化监管设备,并将视频数据接入省、市相关平台,实现AI抓拍与问题闭环处置,以“数智化”手段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为确保“互联网+AI监管”工作有序推进,荔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全领域动员,引领食品安全监管新方向。该局先后组织全区大中型超市、中型酒楼、连锁餐饮总部,学校(幼儿园)食堂及承包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生产企业等不同业态主体召开工作推进会、约谈会和培训会,详细介绍“互联网+AI监管”的目标任务、技术要求和工作节点。针对易太连锁便利店等品牌连锁经营主体,采取“抓龙头、带全域”的方式,通过与总部直接沟通,由总部向下属连锁店、加盟店下达接入要求,自上而下加快推进设备接入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稳步落实。
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荔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力度”与“温度”并重,开展全流程指导,助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人员耐心向经营者做好政策解读和说服解释工作,清晰阐述“互联网+AI监管”在及时准确发现提醒违规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的有机统一,大幅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服务质效。
莆田市荔城区禧宴餐厅负责人在深入学习政策后,深刻认识到该模式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品牌形象树立及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并全力配合。荔城区市场监管局顺势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帮助其明确拍摄设备安装点位,重点聚焦贮存、加工、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置等关键环节,针对鼠类等有害生物以及从业人员不规范行为进行抓拍识别,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促成食品安全管理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违法行为隐蔽等特点,荔城区市场监管局着力通过“互联网+AI监管”激活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神经末梢”,全末端激活托举农村食品安全新底线。莆田市一桶江山食品有限公司、莆田市忠之味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荔城区西天尾镇三山村的代表性食品生产企业,分别主营饮料和速冻食品,也是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关注对象。该局精准指导两家企业在原料验收、配料投料、生产线、灌装包装等关键区域安装拍摄设备,分别于10月底和11月中旬完成数据接入,实现了对进货查验、生产加工、成品出库等环节24小时全程实时、可视化、非现场在线穿透式监管,助力企业以透明化赢得市场信任,有效抬升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民生底线。
为构筑社会共治新格局,荔城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全链条融合,不断健全“互联网+AI监管”体系。面对部分经营者在拍摄设备、互联网接入等技术方面的疑虑,该局主动联络本地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要求运营商在经营者自愿的前提下,提供上门服务、明码实价的服务,保障设备和系统运行稳定性,通过良性竞争让利于民,切实提高经营者设备安装与接入的便利度。同时,荔城区市场监管局注重发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团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探索为各类主体接入“互联网+AI监管”提供政策及信贷支持,着力构建企业主责、行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数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目前,荔城区已有175家学校(幼儿园)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场超市成功接入“互联网+AI监管”系统,该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荔城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分类指导不同食品业态,持续完善全链条“互联网+AI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数智化水平。在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互联网+AI监管”模式应用,不断扩大监管覆盖范围,优化监管服务举措,以数智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为辖区群众筑牢食品安全坚固防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王逸欣 张帆舟 许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