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在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携手防艾 青春同行”2025年世界艾滋病日健康讲堂暨我国首部青年防艾电影《青爱》点映礼活动日前在沪举行。2025年上海市“12・1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同期启动,上海将以青年人群为重点开展防艾宣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指出,我国防艾工作历经40余年奋斗成效显著,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水平,但艾滋病作为重大传染病,仍对人类健康构成重要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的艾滋病预防疫苗,宣传教育就是防艾工作的“社会疫苗”。韩孟杰强调,青年人群应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紧握守护健康的“金钥匙”,共同筑牢防艾坚实防线。
活动以“健康讲堂+公益电影”的创新形式,推动防艾知识深入青年群体,生动践行2025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社会共治、守正创新、终结艾滋”的宣传主题,为公众搭建起科学认知、消除偏见的重要平台。为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艾滋病,此次活动特别设置科普讲堂环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岳清围绕公众最关心的艾滋病认知与防护问题,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科普讲解,用专业知识破除误解、传递科学理念。
针对“艾滋病是否可治愈”这一核心疑问,岳清明确回应:“根据目前医疗水平,艾滋病仍是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良好控制。”如今,临床采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帮助患者重建免疫功能,不仅可显著延长寿命,更能大幅提升生命质量,让感染者在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后,拥有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上课、玩耍、握手、拥抱,会被传染吗?”面对这一高频疑问,岳清给出了否定答案:“完全不会。”她解释,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必须同时满足3个严格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感染者需排出足够数量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而唾液、汗液、泪液、尿液中的病毒量极其微小,远不足以构成感染;其次,病毒需保持存活状态,HIV离开人体后非常脆弱,会迅速失去活性;最后,病毒需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等有效途径进入他人体内。
基于这一原理,共同就餐、共用卫生间、游泳等日常接触行为,均不存在传播风险。岳清呼吁,公众要消除恐惧,以包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感染者,拒绝歧视。同时,全社会应加强科普教育,减少艾滋病污名化,为感染者营造无歧视的回归环境。
针对青年这一重点人群,岳清提出了针对性防护建议,“青年人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规避高风险行为。目前,上海各区已建立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门诊,为青年提供便捷的预防服务,希望大家主动学习防艾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随后,现场观众共同观看我国首部青年防艾公益电影《青爱》。影片以真实故事为蓝本,用青年易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展现艾滋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面临的困境,以及亲情、友情带来的支撑,让“防艾”从抽象口号变为可感可知的温暖行动。
此次活动通过“权威科普+公益影像”的创新组合,让科学防艾知识深入人心,并推动了公众对艾滋病感染者形成更包容的认知。本市将持续以“社会共治,守正创新”为指引,推动防艾宣传教育常态化、多元化,让每一位青年都成为防艾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共同筑牢青春健康防线,向“终结艾滋”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科学院)主办,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汇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承办,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等协办,活动得到了杜蕾斯品牌的公益支持。
原标题:《我国首部青年防艾电影《青爱》温情在沪上映》
栏目主编:顾泳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