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的“丁”是什么意思
创始人
2025-11-24 04:55:53
0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丁忧”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服丧制度,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必须停职回到祖籍居丧三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三年”仅仅指不计闰月的二十七个月,守制至二十七个月,要举行除服之祭,脱去孝服,守制结束。

  丁忧制度始于东汉,不过守制三年的规定则要久远得多。《礼记·王制》中规定:“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但是春秋时期已经不守此制。《论语·阳货》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不仅反映出三年之丧已不为人遵循的事实,而且说明了要守三年之丧的道理。

  学生宰我对孔子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习礼,礼必败坏;三年不讲习乐,乐必败坏。旧谷吃完了,新谷成熟了,取火的木材也换了四次,守丧一年也就够了。

  孔子反问道:“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守丧一年之后,就吃珍贵的稻米饭,穿锦衣,你的心能安吗?宰我回答说“安”,于是孔子说:“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居处不觉得心安,因此不愿那样做。如今你觉得心安,就这样做吧。

  宰我出去之后,孔子叹息道:“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我本名宰予,因此孔子称他“予”。宰我不仁啊!孩子出生三年,然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守丧期是天下通行的。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因此也要为父母守三年之丧。这就是守三年之丧的道理。这一制度到东汉时又正式启用,方始称作“丁忧”,一直延续到清代结束。

  有人将“丁忧”一词理解为成年男子居丧,这是错误的。“丁”在这里的意思是当、遭逢,“忧”是居丧,“丁忧”即遭逢父母之死而居丧。“丁忧”又称作“丁艰”,“艰”由艰难引申为父母去世,父丧叫“外艰”,母丧叫“内艰”;还可称作“丁家艰”,“家艰”当然指父母去世。

  丁忧期间,因特殊原因而必须回去做官,叫“夺情”,字面意思是夺去孝子的悲哀之情;守三年之丧未满,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叫“起复”。武将则更特殊,不解除官职,只给假一百天,这是因为战事不可一日无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