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全国首批行本教育奖学金花落无锡
“学行交替”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激烈,一边是重点制造业尚有近3000万人才缺口,教育与产业的“任督二脉”如何打通?近年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海内外多所高校启动行本教育合作,设立本科生学行交替模式,探索打破校企之间的“墙”,培养真正符合产业创新需要的人才。近日,无锡学院参加学行交替项目的学生顺利完成首期实习,并成为国内高校首批获得行本教育奖学金的本科生。
“让学生在游泳池里学游泳,比在课堂上给他们讲游泳技巧更有用。”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院长、行本教育咨询专家张志清用一个比喻道出学行交替模式的优势。无锡学院、长三角国创中心、无锡市产研院牵线搭桥、层层筛选,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实习岗位,由企业导师为学生制定实习计划并提供工作指导。从大二起,本科生在三年时间内进行3—4次计入学分的企业带薪实习,与校内学习交替进行,单次时长不少于4个月,更有利于实践经验的垂直积累。综合考评优秀的学生还可获得由集萃教育基金会和长三角国创中心提供的奖学金支持。
无锡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学行交替教育改革的高校之一。今年年初,长三角国创中心与无锡学院启动合作,以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为试点,开设“集萃联合培养卓工班”A、B班,由来自该学院两个专业的34名大三学生组成的A班率先“吃螃蟹”。合作项目启动后,无锡学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了学制调整,启动首批实习。“‘十五五’规划建议把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列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任务之一,学行交替正是实践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将扩大覆盖面,逐渐推广到校内所有工科学院。”无锡学院副校长曹广喜说。
电子企业的助理工程师、涡轮技术企业的机械制图员、健康科技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助理……学行交替项目向学生们打开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大门。在4个月的实习期里,学生们体验到的不仅有专业知识的实践,更有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真实的职场人际关系等,随之而来的是对行业、专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自身发展方向更清醒的认知。一名学生甚至在实习企业拆解发动机的过程中设计出一种新型维修零件收纳箱,并在公司的帮助下申请了专利。
首轮实习完成后,学生们带着实践收获回归课堂,将在数月的校内学习后奔赴下一轮实习。调研发现,超过85%的企业希望学生下一期继续实习,超过50%的学生希望在原企业续岗。校企“双向奔赴”的意愿显著增强,也预示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朱冬娅)
上一篇:厚植营商沃土 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篇:美乌代表称日内瓦会谈“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