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王春华
10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创下年内月度增速新高。这一被视作经济“晴雨表”的关键指标,不仅记录了短期经济活跃度的提升,更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
总量突破背后有多重动力
综合来看,10月份用电量增速跃升至两位数,是供需两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分析认为:从供给侧看,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80625亿千瓦时,为用电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需求侧分析,三大动力共同推动。其一,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企业生产活跃度提升;其二,国庆中秋假期叠加效应显著释放消费潜力,服务业迎来阶段性高峰;其三,特殊气候条件产生直接影响,10月份“北冷南暖”的天气特征,特别是江南、华南北部地区的“秋老虎”现象,使得多地制冷用电需求超预期增长。
数据显示,江西、浙江、上海居民生活10月份用电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5.9%、63.2%、47.0%,福建、江苏、广东等多省份增速均超20%。
结构变化揭示产业升级路径
相较总量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用电结构呈现的积极变化,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期走向变化。
第一产业用电保持稳健增长。10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1~10月累计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近年来,农林牧渔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化设施农业大量应用,大棚取暖照明、农业灌溉、收割脱粒、电动投食器、鱼塘加氧等场景的使用,推动一产用电量持续较快增长。
第二产业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第二产业作为用电主力,10月份用电量5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4%,延续平稳运行态势。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0%,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达到19.8%,汽车制造业达到17.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主任侯文捷称:“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用电增长点。”
第三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10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受“十一”黄金周和中秋假期消费拉动,传统服务业的住宿和餐饮业10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8.4%,比9月提高16.2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兴服务业的爆发式增长: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8%。数字经济与绿色消费两大引擎释放强大动力,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进入新阶段。
长期向好基础持续巩固
从累计数据看,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6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蒋德斌表示,1~10月第三产业用电量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中充换电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的高速增长,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稳步提升形成呼应,印证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
从用电结构看,10月份,三大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拉动较大,合计拉动增长5.9个百分点。
蒋德斌说,从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活跃度提升、消费潜力释放、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篇:保暖过冬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