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从顺义区光明街道获悉,该街道绿港家园五区一处闲置多年的地下空间,经社区、物业与居民协同改造,日前变身乒乓球健身场所,彻底解决了居民“健身难、怕扰民”的民生困扰,受到居民的欢迎。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改造后的地下健身空间约60平方米,明亮的灯光将球场照得通透,崭新的纱窗整齐排列,确保通风透气。居民们正按规定时间有序挥拍,球台旁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现在每天都来这儿打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邻居。社区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居民张先生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据介绍,绿港家园五区建成于2010年前后,随着居民健身需求日益多样化,增设室内运动场地的呼声愈发强烈。“室外打球受天气影响太大,刮风下雨就只能‘停摆’,大家早就盼着能有个室内乒乓球室。”居民代表李女士坦言。社区工作人员经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小区5号楼一处紧邻小广场的地下空间长期闲置,地理位置便捷,是改造健身场所的理想选择。为推进改造工作,社区主动牵头,与物业公司反复协商明确责任分工,并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优先打造乒乓球运动场地。
改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地下空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凸显,照明设备大多损坏、纱窗破损严重,无法满足运动需求。社区迅速响应,协调物业公司对照明系统全面检修,由居委会出资采购新设备,物业负责安装调试,同时更换破损纱窗,彻底改善了空间环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乒乓球运动产生的声响引发一层住户不满,“扰民”问题成为新矛盾。社区再次召集乒乓球爱好者与一层住户召开协商会,促成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每日运动时间为上午8时至11时、下午14时至晚上20时,避开休息时段。同时,倡导运动爱好者文明打球,减少噪音干扰。
此次地下空间改造,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方协同破解了民生难题。顺义区光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持续关注居民诉求,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让小区充满烟火气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