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公园城市,安逸家园的幸福接力
□本报评论员
过去一周,接连两天,聚焦“公园城市”这一关键词,成都持续汇聚外界目光。
11月18日,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在蓉举行,其间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最新成果、《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报告》,并完成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次日,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暨深化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会议召开,强调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在《锦观》看来,从论坛到会议,不仅是对公园城市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新起点上,对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路子的坚定迈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已进入第7年,舒展开公园城市的画卷,其中有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生产空间,产业园区产线繁忙,实验室中灯火通明。“立园满园”扎实推进,“进解优促”持续见效,项目落地更实、创新浓度更高、产业生态更优,推动城市发展能级不断跃升。
在生活场景,“开门治堵”畅通城市脉络,“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擦亮营商环境品牌。街角公园里孩童嬉戏,社区食堂中烟火升腾,宜居宜业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日常温度。
在生态本底,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一片湿地涵养水源,一条绿道承载步履,建筑立面上的垂直绿化生机勃勃,“颜值”与“价值”在此双向奔赴,勾勒出城市动人的发展底色。
《锦观》查阅数据发现,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超1.5万亿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升至2.35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地区生产总值18226.9亿元,同比增长5.8%。城市的硬实力,正持续托起市场主体、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当前,随着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向稳定发展期深度演进,成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面向未来,公园城市始终是成都发展最鲜明的形象标识,示范区建设依然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国家使命和时代机遇。
这也意味着,成都要参与的竞争,不只局限于西部,而是全国与全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迭代的过程,必须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秉持“一切皆可创新、创新创造一切”,才能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变化。
持续铺展公园城市的美好画卷,靠创新驱动、在开放合作,更需笃行实干。《锦观》注意到,成都已多次明确,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干,让专业的人干成专业的事,其中的鲜明导向,正是推动专业专注、担当实干蔚然成风。
实干创造未来。在一个个与生态共生、与民生相融、与梦想相连的场景中,在一次次的突破与创造之间,公园城市的惊喜将不断涌现,幸福感也会持续累积——这是一条人民与城市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实践之路。路上,成都正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