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日前,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2025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全球总决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落幕。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凭借在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实践一举斩获“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金奖”。
作为北京市民的“后花园”,温榆河公园横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朝阳段总面积约17.7平方公里。2022年以来,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一期项目面向市民开放,2025年9月,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正式开园,同步开园的还有顺义段和昌平段的二期。
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文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公园将进入十年保育期,加强自然带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将对公园分区分时进行暗夜保护,为野生动物们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2024年5月3日,温榆河公园的“芸上梯田”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生态环境优越 四季美景不断
本届竞赛以“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入总决赛阶段的有全球35个国家的30个城市和38个项目,竞争激烈。竞赛围绕景观改善、文化遗产管理、环境应对等六大核心维度开展评审。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在环境、气候应对、绿色经济方面获得项目类全场最高分,获得项目类“唯一特别奖”。
温榆河公园(朝阳段)自一期开放以来,一直是北京市民的“后花园”,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公园出圈的主要因素,阳光沙滩、露营基地、芸上梯田、茑屋早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一年四季美景不断。随着今年9月29日二期开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更是与公园昌平段、顺义段携手成为拥有100多个公园大门的城市超级“大绿肺”,成为国庆假期以及周末市民们休闲打卡的新去处。
温榆河公园二期项目中具有网红潜质的景点也不少,比如“台地悦动”是公园的运动中心,公园建设时期挖湖时的余土建筑而成的山坡沿着公园花径连绵起伏,运动中心的醒目位置是可容纳730人的网球馆,另有30余片网球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园二期拥有户外4万平方米的草地,孩子们可以在这片超大的绿色草坪上玩耍。昌平园区未来智谷二期拥有着用退役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而成的车棚,这里停放着炫酷的氢能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不同,它的“心脏”是一根小小的清洁氢能棒。园区一座造型别致的“风铃塔”引人注目,它是一位不用电的“自然空调大师”。温榆河公园顺义二期的主要景观映水停云坐落于火沙路以北、京承高速以东。在映水停云景区及主入口区域,“云起温榆”云朵装置将“听云”理念融入景观,结合“云畔闲憩”休闲区,营造出艺术与生活交融的惬意场景。
11月23日,北京温榆河公园,市民在公园内散步。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累计监测到动植物880种 已成为鸟类乐园
温榆河公园一期开放以来,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小生物们在此纷纷“安家”。今年6月发布的《北京温榆河公园生物多样性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公园内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稳中向好,水生生物清洁指示性物种、健康水体代表性物种在多处水域发现,其中宽鳍鱲、马口鱼、EPT水生生物等物种在公园广泛分布,公园已累计监测到动植物880种,4年内增加了200余种。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耀方介绍,宽鳍鱲、马口鱼是原北京市地方保护物种,它们对水质、水生生境都有较高要求。随着公园水质和水生生境构建,宽鳍鱲在温榆河公园广布,其中在生态心区域尤为丰富。EPT水生生物是蜉蝣目、樍翅目、毛翅目的简称,它们号称“水质三剑客”,“剑客”们耐污值低,对水质变化敏感,产卵和生活偏好水体清澈的环境。
如今的温榆河公园还是“鸟类乐园”,是摄影爱好者的必拍景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大鸨、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稀客”频至,长尾鸭、黄脚银鸥、理氏鹨、红尾鸫等刷新公园鸟类记录,鸳鸯、小鷿鷉、苍鹭、大白鹭等“常驻客”种群数量稳定。
园区将对公园分区分时进行暗夜保护
随着温榆河公园斩获国际大奖,公园未来的规划更加受到关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文宇介绍,下一步,园区进入十年保育阶段,将加强自然带以及生物多样性恢复。
2020年起,温榆河公园按照“一年启动、两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目标,落实生态优先、精野结合、低扰动、荒野化管理等生态方法,推动区域生态基底系统性构建。公园施行生态4级分区管控,包括生态留野区、生态优先区、生态体验区、生态游憩区,差异化进行布局规划、景观设计和游客引导。
在温榆河公园,农田与“野趣”并不鲜见,但公园建设中的“荒野化”并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自然环境中为动物、鱼类等生物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这里没有人工雕饰、没有精心打理的花草,更没有园径和路灯,游人无法踏足,成为真正草长莺飞的荒野。根据规划,温榆河公园中有好几片荒野化管理的自然带,总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生态心面积最大。今年年底,生态心约0.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实现封闭。
李文宇介绍,十年保育期期间,园区将加强封闭区管控和监测,封闭区即生态心,将采取预约制允许监测和科研人员进入。缓冲区统筹支持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进行实践活动,走进自然,了解花草动物。同时,园区将对公园分区分时进行暗夜保护,像自然带这样的生态敏感区将采取光源光色控制措施,为野生动物营造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利用水脉和林脉,把生态心生态核及公园外部的生态空间进行联通,形成生态网络,提高社会-生态网络环境容量,使之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空间环境容量提升的典型示范。
■ 链接
保定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始于1997年,由国际公园协会与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委员会、联合国相关机构共同推动,是全球致力于地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平台。竞赛以“打造更宜居的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涵盖预赛材料评审与决赛现场答辩两个环节,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领域的权威荣誉之一。自2004年增设“环境可持续项目奖”以来,该奖项已吸引全球数十个国家参与,成为展示城市绿色实践的重要窗口。
另据“河北发布”消息,作为本届唯一入围最大人口级别组(E类)总决赛的中国城市,经过四天的角逐,保定市最终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斩获“国际花园城市”E类城市金奖和艺术文化遗产单项金奖两项殊荣,成为河北省首个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