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正常,准予归队!”闽运集团福州公交维保车间内,高级工倪时群用优化后仅需90分钟的流程,完成纯电动公交车“体检”,这比传统方法提速40%。这名年轻技工所在的集体——闽运集团福州公交公司李其平电工班组,刚刚获评2025年度“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这支平均年龄31岁、青年占比72%的18人团队,正是榕城纯电动公交车的“青春电卫士”。在“三电”维修这个“汽车心脏手术”领域,他们扛起电池授权服务、全司维保重任。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保障到极端天气应急抢险,这支“青年先锋军”以“零差错”守护城市出行“电动脉”,成为福州公交纯电转型的“技术脊梁”。
李其平电工班组正在维修车辆。
匠心传承
让技术在青春中接力
“技术是根,传承是魂。”班组的成长密码,藏在福建省劳模李其平那叠泛黄的笔记本里。深耕电工领域30余年,李其平的维修手册被翻得页角卷曲,5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电路图旁,还标注着“雨天重点查线路接头”“低温时需提前预热电池”的实战心得。他总结的“问看试听摸闻”六字诀,更是劳模工作室里的“传家宝”——“问车况、看外观、试性能、听异响、摸温度、闻气味”,是无数次维修经验的凝练。
在“师带徒”的传统仪式上,青年技工鞠躬敬茶,接过的不仅是工具,更是匠心传承的接力棒。“李师傅的笔记比教科书还管用!”青年技工苏伟镇记得,曾有一辆公交车反复报故障,他对照笔记逐一排查,最终在传感器线路的细微破损处找到症结。如今,这种“导师带徒+技能擂台”的培养模式,已为班组培育出6名高级工、13名L2、L3电池系统维修技能认证技工,不少骨干更是向外输出,成为兄弟单位维修厂的技术核心,让劳模精神在青春接力中愈发闪亮。
创新破局
以智慧助力企业转型
创新,是这群年轻人最亮眼的“青春名片”。面对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的行业难题,他们脑洞大开建起“废旧元件医院”——把报废电池的完好电芯重组,将故障电机的可用线圈拆解再利用,用“器官移植”的思路让老旧部件重获新生。针对进口电机维修费用高昂的问题,他们反复试验,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仅这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省材料费超百万元;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放电器,让作业效率整整提升7倍;便携式应急电源,大幅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实施高效救援。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用3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零到领先”的跨越——将动力电池标准化维护体系从空白打磨成全国标杆,宁德时代授权服务中心的星级从0星跃升至3星,年创收突破两百万元,在全国200余家服务站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斩获优质服务二等奖。2025年,服务中心以“宁家服务”的全新品牌亮相,用更贴心的技术支持赢得认可,用智慧为企业新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勇挑责任
用担当守护城市动脉
青春的担当,在极端考验中愈发铿锵。2023年,台风“杜苏芮”“海葵”接连肆虐福州,暴雨漫过公交场站,百余辆纯电公交车被泡成“水中船”——动力电池长时间浸泡,随时可能引发短路自燃,后果不堪设想。“快!每辆车10个电箱,必须逐个拆、逐个烘、逐个测!”班组青年突击队的集结号紧急吹响,倪时群带领班组成员蹚着没过膝盖的积水冲进场站。
连续36小时的奋战里,他们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指被螺丝刀磨出的血泡磨成厚茧,终于让一台台“趴窝”的公交车重新启动。最终,团队累计抢修故障车206台,为企业挽回损失近百万元。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马拉松等重大活动中,他们同样是“隐形守护者”——推行“一车一档”精准监测,24小时轮班待命,哪怕是深夜接到车辆故障通知,也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技术硬,心更暖。除了守护公交动脉,李其平电工班组连续三年开展“爱心助老”志愿服务,为社区独居老人清洗空调、检修电器、打扫卫生,将专业技术转化为暖心服务,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柔情与担当。(记者 刘珺 通讯员 黄柳沁/文 记者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