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只新股上市当天暴涨12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后悔没中签? 还是蠢蠢欲动想追进去? 如果我告诉你,这场看似狂欢的盛宴,最后埋单的往往是普通散户,你会不会冷静一点?
2025年11月21日,北交所一只发行价仅9元的新股上市。 盘中最高涨幅接近1500%,收盘时依然涨了12倍多。 算下来,中一签(100股)就能赚11000元。 但狂欢只持续了一天。 第二天,这只股票直接“一字跌停”,跌幅是30%。 前一天追高进去的资金,瞬间被套牢,如果是在最高点买入,到第二天收盘时,一股已经亏了77元。 更惨的是,跌停板上根本没多少成交,想割肉都跑不掉。 第三天,故事继续,又是一个“一字跌停”开盘。 短短三天,股价从高点跌去了三分之二。 开盘后跌停板虽然一度被撬开,但股价大多数时间仍在深水区挣扎。 此时,中签的股东每股依然净赚58元,而首日追高者,每股亏损已高达92元。
这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逻辑。 首日暴涨,首先得益于T 1交易制度。 简单说,就是当天买的股票,当天不能卖。
这意味着上市首日,能砸盘卖出的只有中签的原始股东。
当大部分中签者选择惜售,而场外资金又想冲进来博一把时,买盘远大于卖盘,价格很容易被推高。
另一个关键是“迷你流通盘”。
新股上市时,大部分股份都被锁定限售,真正能流通交易的只占一小部分。 像北交所一些股票,流通市值可能才一两个亿。 这点体量,在热钱涌动的市场里,就像一个小池塘,几千万资金就能掀起巨浪,把股价打上天。 发行定价本身也留出了空间。 为了确保发行成功,承销商往往会把发行价定得相对保守,市盈率有时比同行低一大截。 这等于提前给上市后的炒作预留了“红包”。
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有着浓厚的“炒新”习惯。 很多人坚信“新股不败”,一看到上市首日股价飙升,害怕错过(FOMO)的情绪就占了上风,不顾一切地往里冲。
数据显示,新股上市首日买入交易中,99.7%的账户是个人投资者。
与此同时,市场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来平衡这种单边上涨。 在北交所,甚至没有融券和量化交易,股价一旦被炒高,几乎没有反向力量能立即把它拉回合理区间。
所有这些因素共振,造就了首日的暴富神话。 但神话的背后,陷阱已经铺好。 首日接近98%的换手率,说明绝大多数中签的机构和幸运散户,已经在狂欢中把筹码倒得一干二净,成功套现离场。 接下里的,几乎全是高位接盘的二级市场投资者。
一旦首日过去,T 1规则就从推动上涨的动力变成了加速下跌的帮凶。 第一天买入的人被锁死,无法卖出。 到了第二天,所有的卖压都释放出来。 前一天中签没卖的人,看到如此巨大的浮盈,兑现的欲望极其强烈。 而前一天追高被套的人,一旦有平盘或小幅冲高的机会,也会想着止损出局。 几股卖盘合力下,很容易就形成踩踏。 如果股价直接被打到跌停板上,流动性会瞬间枯竭。 想卖的人排成长队,却几乎没有买盘。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连续“一字跌停”的惨状。
游资是这场游戏的重要玩家。 他们深谙规则,利用前五天不设涨跌幅的限制(北交所为首日不设涨跌幅,次日起30%),在首日通过对倒等方式快速拉升股价,制造赚钱效应,吸引散户跟风。 等散户蜂拥而入,他们便从容派发筹码。 第二天,往往直接砸盘出货,绝不恋战。 他们有时甚至会制造“假反弹”。 比如在连续下跌后,某个交易日突然快速拉升一下,给被困的散户一点希望,诱使更多抄底资金进场,从而为自己进一步出货创造空间。
剥开炒作的外衣,最终决定股价长期走向的,还是公司的基本面。 那支三天暴跌三分之二的股票,尽管股价腰斩再腰斩,但其市盈率依然高达70多倍。
这家公司主营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等,年报净利润4349万,三季报净利润1637万。
这样的业绩规模,很难支撑起暴跌后依然数十亿的市值。
类似的故事在不断重演。
2025年6月上市的海阳科技,首日暴涨508%,冲到70元,但第六天就跌到32.37元,较最高点腰斩54%。 事后看,其核心产品毛利率连续大幅下滑,公司净利润早已腰斩,现金流状况恶化。 同年10月,一家元件印制电路板企业上市第六天闪崩跌停,其时动态市盈率高达130.20倍,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2025年7月上市的华电新能,募集资金超过150亿,上市首日大涨125%后,接着三天暴跌约33%。
其上市初期流通盘占比极小,仅6.1%,股价被轻易操控,市盈率被炒到80倍,远超行业平均的30倍,而业绩增速却十分平庸。
更极端的案例是西安奕材-U,这家科创板新股在2025年10月28日开盘狂飙361%,但收盘时涨幅缩水至198.72%,意味着在开盘价买入的人,一天内亏损超过35%。 这家公司虽然故事动听,背后有知名资本站台,但财务上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预计到2027年才能盈利。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新股首日平均涨幅惊人,但上市后一周内,超过七成的股票会陷入亏损,部分个股跌幅甚至超过47%。
统计表明,在股价被拉升后追高买入的账户中,约有94.7%的账户最终以亏损收场。
北交所因为其30%的涨跌幅限制,波动性比主板市场大得多。
理论上,一只股票一天的振幅最高可以达到60%。
这既是机会,也是巨大的风险陷阱。 市场人士指出,北交所新股发行价格和估值普遍较低,在一级市场折价较多,这确实给了二级市场较大的上涨空间。 加上北交所整体市值小,股票数量少,一旦有资金关注,容易产生集中的赚钱效应。 但这种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于没有信息优势、研究能力和快速交易通道的普通散户来说,这种高波动的游戏,更像是在雷区里裸奔。
龙虎榜数据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在新股首日买入的席位大多是代表散户的券商营业部,而机构席位则在集中卖出。
散户因为情绪驱动和高涨的“赚快钱心态”入场,却在T 1制度下被迫承受次日及之后的暴跌风险。
一位在海阳科技上市首日65.5元全仓杀入的投资者回忆道:“当时看到盘中涨幅500%,脑子一热就冲进去了,没想到当天就亏掉20%,六天后账面亏损高达50%,解套遥遥无期。 ”
你的寒潮快递已送达
下一篇:广晟有色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