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不一,截至发稿,道琼斯指数涨0.43%,纳斯达克指数跌0.54%,标普500跌0.1%。
大型科技股涨多跌少,分化明显。截至发稿,谷歌涨2.54%,脸书涨2.24%,苹果涨1.15%,亚马逊涨0.46%,微软跌1.11%,特斯拉跌1.7%,英伟达暴跌超6%。
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2.51%,其中超威半导体跌8.57%,ARM跌5.09%。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跌幅扩大至6.32%,一度跌超7%,创9月17日以来新低,总市值跌至4.15万亿美元,较历史最高点跌去1万亿美元,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一度触及212美元/股的最高点,当时总市值高达5.15万亿美元。英伟达总市值较历史最高点损失1万亿美元。
近日,关于人工智能“泡沫论”的激辩愈演愈烈。就在英伟达上周发布强劲财报后,华尔街著名“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在社交平台上连发多篇帖文,质疑英伟达芯片的使用寿命、股票稀释以及AI公司间的“循环融资”。此后,英伟达向华尔街分析师们发布了一份详尽的备忘录,对他的“指控”予以反驳。本周一,伯里再度发文,称仍然坚持己见,并将在稍后公布更多想法。
据新华社,在这篇题为《泡沫的关键标志:供给侧的贪婪》的文章中,伯里将当前美国人工智能(AI)热潮称为“一场壮丽的荒唐之举”,并点名英伟达是他预期美国AI行业泡沫破裂的前兆。
他写道:“荒唐也能赚钱。创造性的破坏和疯狂的荒唐正是美国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原因。公司可以不断创新至死,而更多公司会不断涌现,重复同样的事情。有时,新公司只是原公司转型后的产物。”
伯里提到,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技术行业的特点是“高利润大盘股,包括那个时代所谓的‘四大巨头’——微软、英特尔、戴尔和思科”。
他强调,思科是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前沿企业,其股价在1995年至2000年间飙升3800%,市值一度约560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然而,千禧年之交,其股价暴跌超过80%。
伯里认为,如今历史正在美国AI热潮中重演:“再次有一家‘思科’处于这一切的中心……它的名字叫英伟达。”
美国彭博新闻社24日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会多久过时。此外还有不少人质疑,英伟达的AI基础设施支出能否持续。
据市场消息,谷歌正在人工智能(AI)芯片竞赛中加大角逐力度,以挑战英伟达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而Meta是谷歌自研AI芯片TPU(张量处理单元)的一个潜在大客户。
TPU是谷歌专门为AI任务打造的、用于加速机器学习的芯片,相较于GPU——英伟达在这一领域占据绝对主导性地位,TPU在特定场景下能效更具优势。谷歌TPU于2015 年率先在其内部部署,至今已历经7次迭代。早期仅限自家云数据中心使用,后续开放了云端租赁,但仍以谷歌云为载体。但有消息称,谷歌目前正在向客户推销其自研TPU,以推动客户在其数据中心内部署该芯片,这标志着谷歌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其中一个客户是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Meta据悉正在内部讨论斥资数十亿美元,从2027年开始将谷歌的TPU整合到其数据中心内,同时还计划最早在明年从谷歌云租赁TPU算力。
目前,Meta的AI基础设施主要依赖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如果交易达成,这将是对谷歌硬件雄心的重大肯定。消息称,谷歌已告知各种潜在客户,例如高频交易公司、大型金融机构等,在本地部署其TPU可以帮助他们满足对敏感数据严格的安全和合规要求。谷歌云内部高管透露,扩大TPU的市场采用率,有望帮助公司抢占英伟达年收入份额的10%。
随着AI算力需求激增,且英伟达持续主导关键芯片供应链,谷歌正推动客户部署其TPU的举措,标志着AI芯片大战进入更激烈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日前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称,他本人将“深度参与”特斯拉的人工智能(AI)芯片设计,宣称其目标是“每年投入量产一款新芯片”。
马斯克说:“我们的目标是每12个月将一种新AI芯片设计投入量产。预计最终生产的芯片数量将超过所有其他AI芯片总和。”相关芯片将用于自动驾驶和“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他本人将“深度参与芯片设计”,“每周二和周六”与工程团队开会。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金冥羽 杜恒峰
校对|许绍航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上海证券报、券商中国、证券时报、财联社、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