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国债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财政赤字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就达到1.3万亿美元,创下半年度历史第二高纪录。这种债务堆积不仅加剧了利息支出负担,预计2025财年利息成本将超过1万亿美元,超出国防预算,而且引发市场对美国偿债能力的普遍疑虑。
美联储持续缩表,减少国债持有量,进一步推高收益率曲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4.58%,远高于德国和日本同类债券的2.36%和1.09%。
这种高企的融资成本,正如德意志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乔治·萨拉韦洛斯所指出的,暴露了美国政策对美元地位的内在伤害。
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债,转向黄金等替代资产,中国外汇储备中黄金持仓已连续八个月增加,至2025年6月达到2298.5吨,旨在分散美元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格局加速调整,金砖国家机制成为去美元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2025年喀山金砖峰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推动本币结算,成员国间贸易美元占比已降至5%以下,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等伙伴的货币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机构达1427家,连接109个国家和地区,结算份额在2025年上半年升至48%,首次超过美元的47%。
这种转变源于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工具的副作用,俄罗斯央行3000亿美元资产被冻结的先例,让新兴经济体警醒,纷纷转向本币互换和区域支付平台,如俄罗斯的SPFS系统已扩展至14国115个实体。
东盟财长会议也将减少美元依赖列为首要议题,印度与马来西亚、阿联酋的卢比结算协议进一步削弱美元在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
台海局势的紧张进一步放大这些经济摩擦。美国国会2025年通过的台湾地区冲突阻遏法草案,授权财政部在特定条件下审查中国实体资产,这与以往贸易壁垒不同,直接将地缘风险转化为金融压力。
相比2024年的出口管制,此类措施扩展到投资审查,旨在通过冻结资金影响中国决策,但也暴露美国资源短缺,无法靠常规刺激稳住经济。
全球多极化下,中国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人民币在新兴市场结算占比升至15%,本币贸易占比达97%,这不仅缓冲了美国制裁冲击,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稳健的资金通道。
当前局势下,美国的敛财举动已从隐形转向明朗,国债危机与地缘博弈交织,迫使中国投资者重新审视海外布局。
美国针对中国在美资产的审查行动,已从零星制裁演变为系统化框架,核心工具是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SDN清单和商务部的实体清单。
2025年上半年,美国财政部新增412家中国公司至实体清单,禁止技术出口,并通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限制第三方交易,这比2024年的管制更全面,波及超过2万家中国实体,包括科技和能源子公司。
审查范围涵盖官员家属和商业实体,表面以国家安全为由,实际缺乏透明证据披露,仅靠行政命令执行。例如,2025年1月,北京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被指协助黑客入侵,资产即遭冻结,总额超10亿美元。
CFIUS权限的扩张是另一个关键环节。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指导CFIUS审查中国投资,涉及技术、医疗和农业部门,总资产曝光报告需季度提交。
这与2024年的年度报告不同,频率增加,数据共享更紧密,利用REPO任务组协调G7盟友,追踪资金流向欧洲银行。
相比以往的被动审查,2025年引入“50%规则”升级版,防止被制裁公司如华为通过附属机构获取货物,扩展到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追踪工具如区块链和AI算法,识别隐形关联,准确率达95%。
结果,中国富豪在美国持有的房产和股票首当其冲,纽约和加州物业审查名单新增100处,总价值超200亿美元。即使双重国籍持有者,也难逃豁免,过去视美国为避险天堂的投资逻辑,正面临崩盘。
金融制裁的多样化进一步加剧风险。SDN清单将中国实体隔离美国金融体系,禁止任何交易,甚至境外机构也受约束。
2025年3月,参议员约翰·科尼恩引入FIGHT China法案,禁止美国投资中国关键技术如AI和半导体,并要求披露非禁止投资细节。这比以往贸易关税更深入,聚焦投资审查,切断资金来源。
法案获两党支持,季度报告机制锁定目标,中国实体在美国资产分布报告显示,科技和能源企业持有超500亿美元。
推进中,美国开发AI辅助系统,预测资金路径,效率提升30%,而中国商务部反制,将28家美国公司如波音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关键部件进口,影响供应链20%。
美国国会2025年7月通过的两项法案,进一步打击中国金融影响。美国投资问责法案要求披露与敌对政权交易细节,针对中国、伊朗和俄罗斯;信任外国审计法案强制独立审计,关闭中国公司漏洞。
这扩展到被动投资,指数提供商报告黑名单资金流超65亿美元。中国富豪私募股权面临审查,2025年多家基金退出美国,转向亚洲。韩国企业夹击中美,2025年10月中国制裁韩华子公司,指责支持美国造船业。
全球反应复杂化美国计划。欧盟协调REPO但犹豫法律障碍,2025年7月讨论用冻结资产支持乌克兰,却担忧报复。
中国对美国大豆和加拿大油菜征收关税,反击电动车关税,结合农业影响供应链。
BRICS 2025年里约会议讨论本地货币贸易,无美元化提及,但推进支付系统。富豪地产风险高,纽约物业审查价值100亿美元,转移欧洲资金200亿美元。
俄罗斯资产没收镜鉴明显。2025年欧盟未直接扣押,俄罗斯反制扣押外国财产,针对美国证券。中国借鉴,新增美国能源公司至反制名单。
中俄贸易本币90%,能源避美元。影子船队规避,伊朗扩至550艘,但中国进口降。富豪企业股权审查增多,2025年10月多家子公司列实体清单。
这种敛财计划的本质,是美国在霸权衰退下的孤注一掷。2025年国债利息超国防,赤字1.6万亿美元,每户负担1.27万美元。
转向外部掠夺,中国资产审查成一环。印度封锁跨国财产先例显示,短期获利长期损信誉。中国投资者分散欧洲亚洲,转移规模300亿美元。
台海放大风险。2025年国会台湾地区法授权审查中国资产。链接地缘,冻结门槛低。国防报告评估投资威胁。联合军演数据共享,美日澳追踪。
5月国防部长香格里拉警告中国入侵“迫在眉睫”,特朗普承诺防卫。但不确定性增,中国投资者撤资。俄乌全面冻结不同,台海针对官员企业。中国外交南海巡航护通道。富豪转移刺激国内,科技自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