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人又追钱”,违规探险者该付出应有代价
创始人
2025-11-25 16:04:31
0

近期,针对庐山“9·27”驴友野游救援事件,当地政府依法依规向获救“驴友”追偿7.4万元救援费用。此前,该野游活动组织者已被行政拘留10日。对违规探险者同步追究行政与民事责任的“双惩”做法,开创了先例,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建议全国推广”。

近些年,随着户外探险持续升温,一些“驴友”无视警告、专门向未开放区域“发起挑战”的违规探险屡见不鲜:有人徒步前往未知路线迷路,有人违规穿越禁区时遭遇失温,还有人为了“出片”到未开放的悬崖绝壁“打卡”时受困……最终为这些个人任性行为埋单的,往往是公共救援资源。每次动辄数十人、上百人的救援投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让救援者置身险境。救援者“不怕救人,就怕有人把救援当兜底”的心声,令人警醒、引人深思。

“生命至上”,以挽救生命为要务的公共救援,固然需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启动。但这种“托底”,绝不应成为违规探险者任性的“底气”。以往,由于具体规定缺失,事后追责难以落实,常常导致“救援成本社会化”。一些驴友心存侥幸之下“拼命寻找刺激”,心安理得地占用公共救援资源,被救援后却“无责隐身”,已引起舆论的谴责与追问。

此次“双惩”案例,为破解“追责难”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治理“样本”。一方面,明确“谁违规,谁埋单”,违规探险者理应为任性行为承担一定费用,可以让各方权责更为清晰,避免社会为违规行为兜底。另一方面,绝不含糊、追责到底的惩处态度,也有力警示“驴友”理性评估风险,依法开展探险活动。

当然,探索建立应急救援费用追偿机制,涉及国家立法和地方规定的有效衔接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精准界定“违规探险”,明确救援主体和相关职责,设定合理的救援费用追偿标准,有必要在后续相关立法中结合各地具体情况逐步明确。考虑到公共救援的特殊性质,相关规范还应将防范各种极端状况纳入考量,严谨细致地平衡好各种复杂关系。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和警示。广大“驴友”还需明白:违规探险一点都不“酷”,真正的“勇者”,绝不是无知无畏、盲目上阵,拿生命当儿戏。探险精神值得尊重,但探险不是故意涉险,自由不等同于任性。“罚人又追钱”的双惩机制,正是通过一种刚性约束,重申敬畏自然、遵守规则,劝阻违规探险者,别再迈出任性的脚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