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外资巨头用持续增持动作,为中国区域性银行价值正名。11月下旬南京银行披露的股东变动公告显示,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其QFII主体完成年内第二轮大额增持,合计持股比例突破18%创下历史峰值,国际金融资本对国内优质城商行的信心以真金白银落地,也揭开银行股资本布局热潮的序幕。
此次增持并非偶然之举,而是法国巴黎银行对南京银行长期价值的持续加注。公告信息显示,9月末至11月20日期间,法国巴黎银行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南京银行股份约1.28亿股,对应总股本占比1.04%,叠加此前9月下旬1.08亿股的增持规模,年内两轮增持累计推动其持股比例从16.14%稳步攀升至18.06%。对于增持动因,相关主体明确指向对南京银行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与价值成长的高度认可,外资长线布局逻辑清晰可见,也为市场传递出强烈积极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加码背后,南京银行已形成外资、地方国资、本土产业资本协同增持的罕见格局,多方资本用自有资金投票,印证优质城商行的资产吸引力。地方国资阵营中,大股东紫金集团旗下紫金信托早在7月中旬至9月初便启动增持,推动集团及信托主体合计持股比例从12.56%提升至13.02%,以国资力量夯实股东结构稳定性;本土产业资本代表南京高科则持续大手笔布局,自3月末起累计投入16.84亿元增持1.48亿股,持股比例触及9.99%的举牌临界线,产业资本对稳健收益标的的偏好尽显。三类属性各异的资本达成共识,外资追求长期回报、国资承担稳定职责、产业资本着眼稳健收益,不同诉求下的一致选择,凸显南京银行在资产质量、区域布局等维度的核心优势。
南京银行的资本热捧并非个例,四季度以来上市银行股东及董监高护盘动作密集落地,城商行成为增持主力阵营,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信号持续释放。成都银行两大股东同步发力,8月末至11月下旬,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分别增持1404.48万股、2020.22万股,对应增持金额达2.53亿元、3.58亿元,本土资本持续加码区域银行;青岛银行则迎来大股东更迭,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通过港股通渠道,9月中旬至11月初累计增持2.43亿股H股,耗资9.57亿元后以19.17%的持股比例跃升为第一大股东,国资对银行股权的布局力度升级;董监高层面同样动作频频,常熟银行多位行长、副行长于11月末披露增持计划,拟未来6个月内合计增持不少于55万股A股,管理层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进一步强化市场信心。
资本密集增持的背后,是银行股股价支撑效应的直观显现,叠加低估值、高股息属性,优质银行标的成为长线资金配置优选。以南京银行为例,9月下旬至11月下旬累计涨幅达12.39%,即便在11月21日沪指大跌2.45%的调整行情中,仍逆势上涨0.53%收于11.43元/股,抗跌属性凸显。从板块逻辑来看,当前A股市场风格正从高估值成长赛道向低估值高分红板块切换,银行股作为典型标的,吸引北向资金年内连续净流入,外资与机构资金的再配置逻辑高度契合。摩根大通此前预测,年内覆盖的内地银行股平均股息收益率约4.3%,在震荡市场环境下,这一收益水平对险资、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具备极强吸引力,成为资本布局的核心逻辑支撑。
更深层次来看,本轮银行股增持潮不仅是短期资本运作,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对银行估值逻辑的重构,长期价值维度成为定价核心。胜马财经出品人周瑞俊指出,过往市场对银行股的评估多聚焦短期盈利波动与净息差变化,随宏观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深化及金融风险化解推进,投资者关注点已转向客户基础厚度、区域经济韧性、资产质量稳定性及公司治理效率等结构性优势,具备此类特质的银行正成为长线资金的资产压舱石。伴随市场风格从博弈交易型向配置收益型转变,银行板块在长线资金中的战略地位将持续提升,优质区域性银行凭借差异化优势,有望在估值修复浪潮中实现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