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石相识于抗战时期,与聂曦有同学之谊
林志森:热血铸魂 坚贞不屈
“我们希望找到李滌滋或李森兹的亲属,好让舅舅林志森烈士‘回家。’”“不能忘却的名字”系列报道推出后,年逾古稀的林功浩、李岩生表兄弟联系到福州日报,讲出了一个长达40年的心愿。
林志森。(受访者供图)
林志森烈士有什么故事?李滌滋、李森兹与他有什么关联?在林功浩、李岩生的讲述中,又一位隐蔽战线英雄掸去历史尘埃走进大家的视野,又一个盼望亲人“回家”的家族故事汇入祖国统一的宏大愿景之中。
林志森1920年出生于福州,与吴石副官聂曦有同学之谊,抗战期间与吴石相识,曾向吴石提供“舟山各驻军武器数量统计表”等4份表册。1950年前后,他在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第四处中校参谋,主管补给业务,在此期间从事隐蔽战线工作,为中共传递重要情报。吴石被捕后,他冷静地清理了相关文件和证据,避免更多机密泄露。
“吴石案”爆发后,林志森因与吴石关系密切受到牵连。审讯过程中,他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1950年8月10日,在吴石、聂曦牺牲两个月后,林志森、王正均也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林志森牺牲50年后,民政部追认他为烈士。烈士证上写道:“林志森同志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林功浩(左)、李岩生(右)前往吴石故居缅怀先烈。芦懿 摄
“当年舅舅林志森赴台,也把我外婆和哥哥李超石带去台湾了。”今年80多岁的李岩生告诉记者,他6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两个儿子,就让大儿子李超石随舅舅去台湾。不承想,在他7岁时的一天,哥哥从台湾传回噩耗:舅舅已经牺牲。
林志森就义前曾托付战友,希望他们照顾李超石直至高中毕业。在林志森战友接济下,李超石刻苦读书,后来到美国留学并定居。林志森的母亲无处可去,只能住进寺庙,最终在寺庙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1985年,林志森另一个外甥林功浩曾到美国与李超石相认,也了解到林志森的身后事。原来,林志森在马场町牺牲后,同乡蔡惠英、李滌滋母子以李超石的名义将其遗骨存放在台北富德灵骨楼。因为当时李超石年幼,寄存骨灰的凭证由蔡惠英、李滌滋保存。
林功浩说,在美国和表哥李超石见面时,他就萌生了将林志森遗骨迎回福州的念头,“舅舅没有子女,在台湾孤苦伶仃,总要落叶归根”。
这个念头,一直深藏在林功浩和李岩生的心中。直至这段时间,吴石将军等隐蔽战线英雄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他们觉得是时候将这个念头转化为真正的行动了,“我们年纪大了,再不行动,恐怕就晚了”。
前几天,隐蔽战线英雄后人相聚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林功浩、李岩生带着泛黄的照片赶到现场,结识了其他同样盼望着亲人“回家”的烈士后人。相同的心愿,给了彼此希望与信心。结束完吴石故居的相聚后,林功浩委托台湾好友前往台北富德灵骨楼,确认了林志森的骨灰坛依然在位。骨灰坛上贴着的照片显示,年轻的林志森穿着军装,意气风发。
林功浩的好友询问台北富德灵骨楼管理处得知,须提供当初寄存骨灰的凭证才能认领骨灰。然而时隔多年,蔡惠英、李滌滋早已去世,曾与林功浩联系过的李滌滋的弟弟李森兹也失去了联系。
离实现心愿好像就只有几步之遥,林功浩和李岩生热切盼望寻得李滌滋或其亲属,拿到骨灰存放凭证,迎接舅舅林志森“回家”。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了解相关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代为转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隐蔽战线英雄“回家”。
每一个沉默的身影,都是照亮统一之路的星光;每一段隐蔽的传奇,都是刻入民族血脉的荣耀。如果你也是隐蔽战线英雄烈士的后人,也有想迎接烈士“回家”的心愿,请拨打党报热线83751111提供详细信息,我们核实后将跟进报道。(记者 冯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