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系百亿“独角兽”原地解散?
创始人
2025-11-24 19:33:32
0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

近日,一份突如其来的内部邮件宣告了毫末智行的紧急停摆:

自2025年11月24日起,公司及分公司全部在职员工进入停工放假状态,无需再到岗上班。

这家曾经估值超百亿、跻身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从长城汽车内部孵化,一步一步“边缘化”,最终没能熬过2025年的冬天。

原地解散

赔偿未知

毫末智行的解散来得突然而决绝。

据多家媒体报道,毫末智行11月22日发出的内部邮件,基于“公司当前的经营现状”做出了停工放假决定。也就是说今天起这家公司员工没有班上了,同时,对于复工时间,公司仅含糊表示将“另行通知”。

一时间,毫末智行百名员工陷入困境。

据悉,目前公司账户已被冻结,暂无明确的赔偿方案。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公司甚至要求员工主动离职,否则不予开具离职证明。

其实,毫末智行的崩溃并非无迹可寻。回顾公司近年发展,一系列预警信号早已亮起。

有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其运营已基本停滞,部分职能部门处于空缺状态。

早在今年4月,技术副总裁艾锐、产品副总裁蔡娜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就连董事长张凯也被传出离职消息,尽管他本人曾对此否认。

自2024年起,毫末智行开始大规模裁员,职能部门裁员比例高达30%甚至近半。

组织动荡的同时,业务也节节败退。

业务方面,据内部员工透露,今年初该公司乘用车辅助驾驶业务仅剩与现代汽车合作的两个车型项目。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毫末智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关键产品未能如期落地。其主打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多次延迟交付,让市场对公司的技术能力产生质疑。

同时,其另一项业务——末端物流无人车“小魔驼”也未能实现规模化盈利,业务近乎停滞。

在资金链方面,有迹象表明公司早已捉襟见肘。从今年8月起,毫末智行就不再按时发工资,到11月已拖欠两个月工资。

尽管官方尚未正式确认“原地解散”这一说法,但关于企业停工及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消息已被多方证实。

到目前,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相信毫末智行这么快进入寒冬,毕竟这家企业是曾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告别辉煌

变长城“弃子”

现在回看,毫末智行曾有过无比辉煌的时光。

成立于2019年的毫末智行,前身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实际控股人为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

创立之初,毫末智行干劲十足,迅速推出了HPilot辅助驾驶系统并快速迭代。

截至2024年,其用户智驾总里程已突破2.5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万圈。

资本层面,毫末智行更是市场的宠儿,累计融资约20亿元人民币,估值一度突破10亿美元,跻身百亿级独角兽行列。

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有名,可谓风光无限。

可是,作为车企孵化的技术公司,毫末智行一直在“独立供应商”的定位与“母公司附庸”的现实之间挣扎。

这一根本性冲突导致其在技术落地、商业拓展和战略生存空间上陷入全面困境。

在智驾技术从“有图”向“无图”转型的关键战役中,毫末智行遭遇了滑铁卢。业内公认,“有图”到“无图”的技术跨越是决定智驾企业生死的关键分水岭。

遗憾的是,毫末智行迟迟未能交付令人满意的“无图”方案,导致长城汽车在智能化竞争中一度陷入被动。

失去耐心的长城汽车最终选择引入外部供应商,将关键项目交给了元戎启行。这一刻,毫末智行成为了长城汽车的“弃子”。

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正经历一场残酷的生存考验。毫末智行并非今年唯一倒下的大型自动驾驶企业。

据《次世代车研家》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布报表的10家主流上市智驾企业中,仅2家盈利,8家仍陷亏损。

即使是头部企业也日子艰难,文远知行2024年净亏损超25亿元,小马智行净亏损近20亿元。

更不用说,像毫末这样定位模糊、既依赖母公司又难以真正市场化的“中间玩家”,其生存空间被压缩后只能“关门大吉”。

编辑校对 | 花卷

综合网络信息整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