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和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为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力。文件明确要求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重点推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并着力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的调节潜力,提升整体利用效率。这表明,储能已从电力系统的“可选项”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必选项”,产业发展正从政策补贴驱动迈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1、政策引领储能装机跃居全球第一,市场化机制逐步清晰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相比“十三五”末期增长超过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稳居世界首位。在这一进程中,应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的大型储能系统成为主要的增长引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储能作为市场主体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各地正细化相关交易规则,使其盈利模式日益清晰。电力市场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租赁与补偿等多重收益渠道,共同构成了独立储能项目的商业化基础,推动其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运营”关键转型。
2、企业积极布局,海辰储能彰显本土创新与全球竞争力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头部企业加速产能布局与项目落地。以全球领先的储能电池专业提供商海辰储能为例,公司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速度。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计算,海辰储能在2024年全球市场中排名第三,印证了其快速提升的行业地位。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5.1 GWh,2022至2024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7%,增长势头强劲。
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更达到30.0 GWh,同比大幅增长252.9%。根据InfoLink、上海有色网(SMM)、鑫椤锂电等权威机构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强势跃升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Top 2、全球电力储能出货量排名Top 2,深受全球客户与市场的广泛信赖。
在国内市场,海辰储能积极进行产能与项目布局,深度参与国内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闽宁协作框架下,公司成功建设了宁夏穆和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腾格里沙漠光伏基地储能配套项目等一批标杆工程。这些项目不仅有力支撑了电网稳定与新能源消纳,也为生态治理与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海辰储能计划进一步利用长时储能技术,积极参与宁夏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及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持续贡献于东西部协作。
3、技术突破获国家级认可,钠离子电池开辟新赛道
在技术创新方面,海辰储能同样走在行业前列。在2025年9月举办的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海辰储能的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成功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权威测评。
同期,由海辰储能参与研制的“基于聚阴离子型电芯的MW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连续获得两项国家级权威认可,标志着海辰储能不仅在锂电领域保持领先,在钠离子电池这一新兴技术路线的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落地方面也已达到行业标杆水平,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赛道。
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中国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快车道。以海辰储能为代表的一批创新企业,正通过坚实的技术积累、快速的产能布局和前瞻的市场开拓,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在全球能源变革中彰显“中国力量”。